第四章 初顯妖蹤(1 / 2)

鬱靈王乃是邑和帝親弟,當年先帝旭尤曾試探二位皇子爭霸之心,立一狀,要表當理國政治之法,各自作業,不得傳看。

而後,二子皆書為:兄弟為國,致死相輔。

先帝大喜,深感欣慰,古往今來皇家多少同室操戈,為爭權奪利手足相殘,此二子卻念及兄弟之義,皆無權利之心,必可為明君之選。

後先帝崩,未留遺詔,二子皆推兄弟為主,俱不爭功。百官聯名上書,才推得長子旭慶為帝,鬱靈王衷心輔國。

“百官書帝”傳為一時佳話。

懷遠二人早已聽聞鬱靈王威名,跪在地上抬頭來看,見得鬱靈王風采,心下暗讚:卻是一代好賢王。

鬱靈王命人拿下說客,環目四方,但見流民個個麵黃肌瘦,少衣無暖,心中燥怒,隱忍下馬道:“諸位請起。”

待眾人起身,朗聲道:“我主疏忽,各位自水患之地來投我主,卻不想今日這般受苦。實乃我國之過,本王來遲,愧對諸位。”說完此番,鬱靈王拱手,朝著眾流民深鞠一躬。

流民大驚,紛紛跪地稱有罪有罪,自古隻有民拜官,今日,但見得靈王乃大善之賢。

鬱靈王抬手示眾人起身,接道:“將心比心,這匪起之事,若換作是我,也會如此。”

轉頭看了說客探子,正聲道:“但聚眾造反之事,卻是大逆不道,圖一時之快,卻不知總有惡報之時,若刀兵禍起,便是萬劫不複。”

讓眾將士將說客探子一起押過前來,言道:“今日,本王也不定爾等之罪過。”說客探子聽言,無不扣頭謝恩,感激涕零。鬱靈王接道:“本王已厲懲各城督糧史,今後賑災糧餉如期發放,隻餘無少。待明年春耕之時,將為諸位劃地分戶,安心勞作。凡災害新落之戶,可免三年賦稅。”

說到此間,流民一心歡喜,隻磕頭謝恩稱好,拉也不拉不起。懷遠一行人心中寬悅,隻道投得明主。

靈王見狀,吩咐將士將說客解綁,言道:“匪賊之說,死罪可免,但聚眾說教不饒,當著諸位,本王罰爾等三十軍杖,可服?”

說客探子被擒,原本心如死灰,體似篩糠。而下聽得靈王法外開恩,又驚又喜,紛紛跪地齊聲喊:“多謝靈王大恩,我等皆服。”

靈王接道:“爾等要知恩惠,領完杖罰,本王派招安使同爾等上伯桐山,遣散流雲寨,安心作良民臣子,前事便既往不咎。”

說客連連稱是,心下拜服。

流民營得了消息,四方皆喜。

到處傳訊,隻說鬱靈王乃大賢,不愧人中之龍。無緣得見之人,悔恨晚矣。

靈王回了義陽城,連夜手書招安令一冊。

書道:

天道公肅,正宇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