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珍珠河(1 / 1)

複州城東門外,有一條繞城而過的河流,原名叫東河。它上接老虎溝河,出洪山口入小河,彙複州大河,注入渤海。

從複州城東北角往這條東河約二華裏處,因為河床太淺,每當雨季,山洪暴漲,時常泛濫,危害人畜。後來,終於疏通了,根除了河患,東河也改了名兒,叫成了珍珠河。要知根由,還得從頭說起。

遼時,有位滿族知州大人住在複州,他膝下無子,隻生了一個寶貝姑娘,取了個響亮的名字叫珍珠。老爺疼愛女兒,特意置了一副珍珠項鏈戴在她的脖子上。真的把閨女當珍珠看待了。

這珍珠姑娘,生得聰明伶俐,遇事有見解,有主張,即使知州大人遇著什麼難辦的事兒,都要聽聽她的見解。珍珠不但知情達理,人也勤快,常常帶著丫環去花園裏采桑喂蠶,或在花間柳下讀書吟詩。

這花園外是一大片菜園,住著菜農章老漢一家。章老漢有個秀才兒子,名叫章廷玉,相貌俊秀,才學厚實,常隨父親到菜園裏除草澆地蒔弄菜。因此姑娘和秀才彼此常見麵。

天長日久,雙方漸漸的起了愛慕之心,開始書來信往,互贈信物,終於山盟海誓,私定終身。

姑娘大了,媽媽天天張羅給女兒選女婿。這下子珍珠姑娘可沉不住氣了,隻好把私定終身的事,原原本本告訴了媽媽,又領著媽媽到花園裏偷偷的看了章廷玉。

媽媽佩服女兒的眼力,覺得秀才長得天庭飽滿,一副書生氣派,選他為婿,倒也不錯。可惜門不當、戶不對,就怕老爺不肯點頭。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知州老爺請客祝壽。老夫人等著散席,趁老爺高興的時候,提起了姑娘的婚事。

老爺聽了把臉一沉,就砸了鍋。珍珠姑娘急忙上前,左一個才,右一個德,一連串數點了章廷玉十多樣好處,懇求答應自己的親事。

知州大人沉默了,雙手反背,來回踱著步,一-眼瞧著案上公文,突然揮手說:“來人,去把章廷玉請進府來,我要親眼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

案上的公文,是上頭來的,公文限定三天根治複州東河,大人正為這事犯愁。就是壽日在賓客麵前談及這事,都一籌莫展。一轉念,何不拿這碼事,難為章廷玉!

一會兒,章廷玉進府躬身一禮說:“大老爺在上,小生有禮。”

知州捋著胡須說道:“聽人說你很有本事,今天本府請你幫忙。東河上遊從東北城角往北二裏處要加深河心三尺,限定三天完工,辦得到許你與小女成婚,辦不到,作為罷論。”

章廷玉一聽,隻覺腦袋轟轟響,半天也吐不出一句話。這時珍珠小姐躲在屏風後,眉目傳情的催促秀才答應下來。可是秀才不理解小姐的意思,但想到長遠的婚姻大事,一咬牙答應了。章廷玉說:“回稟大人,小生願意效勞。”

華章廷玉回到家裏,正在書房發愁,府裏一個小丫環來了,遞上小姐的珍珠項鏈和一封信就走了。秀才看了信,不由大喜,夜裏翻來覆去睡不著。

天一放亮,他挑著一擔條筐來到東河,把項鏈扯斷,把珍珠東一粒西一粒地埋到河床底下。

然後挑著一擔沙子來到岸上倒在地下,手裏捏著一粒珍珠狂呼狂喊:“父老鄉親們,這河裏有珍珠,快來撈呀!”

人們跑來一看,都跳到河裏往岸上挑沙子找珍珠。消息傳開了,十裏八村的人們,扔下了農活,都擠到東河裏,肩挑人拾好不熱鬧。不到一天的工夫,河道疏通了,珍珠也被撿走了。

僅一天,章廷玉就高高興興地去府裏交了差。知州大人看這秀才真有本事,也就答應把珍珠嫁給了他。後來百姓們知道了這一對新人是為人民根除河患的恩人,感恩不盡。為了不忘他倆的功德,就把複州東河改了名兒,叫“珍珠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