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不一樣的高順(1 / 2)

時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地處徐州下邳,呂布地盤,一濃眉魁梧八尺身高的大漢著將軍鎧甲,在數名隨從的跟隨下正巡視著一處城寨的建設,時數千民伕在監兵的督促下正賣力地進行勞作,數十名抬著巨木的民伕在高亢的號子聲中,緩緩將一根十來丈長的巨木抬入寨中。一處打樁築基的地方,聚集了上百名民伕,正操縱著一台巨型木製機械,他們猛拉粗大的絞繩將重達千斤的尖頭鐵柱吊起,直至最高處時再鬆開絞繩,於是那千斤鐵柱便呼嘯著砸入地麵,鑽出一個深洞。又有一些民伕抬著磨得滾圓的圓木,高高吊起,再插到那深洞之中以作寨基。遠遠近近,人影迭迭,各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模樣。

大漢將軍在視察完各處之後,威嚴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對左右隨從們道:“很好,沒有發生怠工及打罵民伕現象,而且工程進度很穩,陳三,你們做得不錯。”

陳三是左邊的那名青年副將,年紀不過二十五六,卻是當了十年的老兵,跟隨大漢將軍也有六、七年,積功成副將,在大漢將軍的熏陶下養成了嚴謹不拘的沉穩性格,聞言躬身回道:“謝將軍誇獎,不過這都得益於將軍的做法,民伕們才肯賣力用命,又有奇妙無比的機械,城寨才能建設得如此牢固,這些都是將軍的功勞,屬下們隻是盡於吩咐,依足將軍的調派罷了。”

陳三說的倒也是事實,對這些民伕大漢將軍許下重諾,不單一日三餐管飽,日後還可於下邳城外分得一處田地,以作養家糊口。時值亂局,各方爭戰,流民四起,這些民伕多於流民中召募,一處田地可是許多人心中的期盼,有了這份期盼再加上一日三餐管飽的誘惑和動力,這些民伕如何不肯用命?工程進度自是上去了,根本無需過於監督。

陳三的話引起了其他幾名隨從的共鳴,紛紛點頭附和道:“是呀,若非將軍處置得當,讓這些民伕們心甘情願積極修建城寨,否則如何能有今日的進度?這都是將軍的功勞。”

大漢將軍掃視了一眼眾將,威嚴的目光讓眾人感到一陣心緊,將軍可是呂布軍中治軍最為威嚴的高順大人呀!在他身邊做事就絕對不能吊兒郎當,而且任何差事都得盡心盡力,否則高將軍的鐵律是不會饒了自己的。

高順看了眾人一眼,道:“什麼時候,你們也學會了溜須拍馬?你們的工作成效,我自然記在心中,他日城寨建成之後必會論功行賞,其它就不必說了,陳三且領眾人歸位、各行其職,一個月後城寨必須建成,否則爾等皆受軍法處治。”最後一句,已是恢複了最慣常的威嚴。

“諾。”

眾隨從忙躬身應答,在陳三的帶領下離去。

一個月建成一座可容納三千士兵的城寨並不容易,而且必須要經得起敵人大規模的進攻,難度不小,但時間已不等人了,曹操的兵馬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從泗水那麵攻過來了。

城寨依泗水南岸而建,與下邳城遙遙相對,若曹操大軍過境,城寨便成了抵擋曹軍的橋頭堡,所以必須建得堅固、高大,可以起到阻曹兵於北岸、分下邳兵壓的作用。

當然,在高順的設想中,城寨的作用遠遠不止如此,有此城寨,曹兵便不敢過分攻打下邳,必然要分兵奪寨,如果此時有一支騎兵襲擾曹兵再加上下邳城的遙遙相助,曹兵必然麵臨異常困難的境地,到時戰爭主動權便可掌握在自己這方,而不是困守城池,等著曹操水淹下邳。

高順巡完城寨默默返回自己的營地,守護城寨建設的便是大名鼎鼎的陷陣營,徐州四戰之地,除了曹操、袁術、劉備這等敵人,山賊流寇更是多如牛毛,建造城寨須得調動大量物資,沒有精兵掠陣很容易為霄小所趁。陷陣營雖隻有區區七百人,但每戰必克,攻城拔寨從來都是尖兵,這麼一支精兵在近前,沒有哪路毛賊敢來打城寨的主意。

其實此時的高順與曆史上已經不一樣了,因為他融合了另外一個人的記憶,那個人來自千年之後,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叫作淩守義,因為救人而意外身死,不知什麼原因靈魂穿越時空與高順融合在一起,那些千年之後的記憶被高順吸收,之後本就沉默嚴謹的高順變得更加沉默,在部下和同事麵前也更顯威嚴和務實。但是,沉默的高順並不代表沒有作為,而是書寫了一條條措施和意見呈到呂布麵前,對當前的政務和軍事提出了許多看法,在許多被否決之後高順並沒有放棄,而是耐心的一次次送呈,終於,這條依泗水南岸建城寨以防曹兵的措施被呂布采納了,這其中即有陳宮的勸諫,也有呂布為高順的誠心打動,然後平時拔給魏續管理的陷陣營也交還高順了。除了這條,還有一條最重要的舉措被采納了,便是在徐州各縣屯田。打仗打的就是糧草和後勤,屯田的好處相信以陳宮的眼光絕對看得出來,如今到處都是流民,不愁沒有人力,隻要呂布點頭,這件事直接交給他處理就可以了,不出一年,徐州的糧草絕對可以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