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夢回大唐 (上)(2 / 2)

李家在的這個莊子不大,隻有百十戶人家。原本李家算是殷實人家,家裏有十幾畝地和兩頭牛,但連年的災荒下來再殷實的人家也挺不住。不過莊子雖小,人情卻大,這幾年的苦日子都是大家一起熬過來的。

李固的父親雖然左腳有點坡,但識文斷字說話有條有理,村裏的人有些大事小事都愛找他拿個主意,這才剛到家門口,就見到院子裏站了一堆人。

“固哥兒回來啦!”才剛到家門口,就有一個十五六歲大後生笑嗬嗬的招呼李固。這是柱子,姓周,瘦猴兒一般的少年。

“嗯!”李固點點笑著問道:“你們這是·····?”

柱子朝屋子裏努努嘴:“這不我爹,劉裏正還有幾位叔叔大爺在你家商量事呢嗎?好像是商量著明兒去衙門去問問糧食。哎,今年的收成又泡湯了,官府再不發賑災糧可真沒發兒活了。”

民以食為天,在莊戶的眼裏糧食就是天大的事兒。不過還好,現在是貞觀年間,老百姓即便再慘也會有口飯吃,不至於餓死,更不至於早飯。

“放心吧,這幾年官府都管咱了,今年也不會讓人咱餓死。”李固笑道:“明年就好了,到時候咱敞開肚皮吃。”

“你咋知道明年就好了?”柱子問道。

“事不過三嘛!”李固拍著三丫兒身上的泥土:“你看啊,旱災,蝗災,水災全讓咱們趕上了,老天爺怎麼也該讓咱過幾年好日子了吧。”

“對··對··固哥兒這話說的對。”旁邊幾人點頭符合說道。好話人人愛聽,尤其是能帶來希望的好話。

“啥··才三鬥?”眾人正在外麵說笑,就聽屋裏傳來一個大嗓門:“劉裏正,可不敢這麼算啊,往年發糧都是按人頭啊,今年怎麼按戶了呢,俺家可三小子,這不純心要餓死人嘛·····”

裏麵一嚷嚷,外麵也安靜了。不一會兒,裏麵的大嗓門似乎被人勸住了,沒了聲音,院子外麵卻再沒有了剛才的說笑。秋日的陽光下,院子裏的人你看我我看你,都默不作聲。

好半晌,柱子才小聲開口說道:“固哥兒,你聽說了麼?”

“聽說什麼?”李固在草堆上坐了,將三丫兒抱在懷裏,一邊用柴草給三丫兒編著玩意兒一邊問道。

“朝廷征兵了,說是去吐渾穀戍邊。”柱子也蹲在李固的身邊說道。

“征兵?”李固的手一抖,若說作為一個後來人對唐朝的印象,那麼就要數唐朝的赫赫武功了。征吐蕃,滅突厥,伐高麗數不勝數,所有後世才有漢唐武功一說。

“要我說,咱這樣還不如當兵去呢!”柱子扔了一根草棍兒在嘴裏:“這三年咱咋過的?天天餓著過的,餓的兩眼昏花的還要下地幹活,說不定哪天一頭栽在地裏就起不來了。當兵有口飽飯吃,給那份口糧還能留給家裏。咱餓倒不怕,可看著弟妹,心疼啊。”說著柱子就哽咽起來:“我弟的腿都腫了,俺娘說就是餓的。”

周圍還是一片安靜,柱子的話讓每個人的心裏都不好受。耳邊是柱子壓抑的哽咽聲,眼前瘦得幾乎皮包骨頭的三丫兒,周圍是同樣飽受天災折磨的同鄉。兩個字反複在李固的心中湧現,當兵···當兵!!

當兵會死,對於曆史還算有點印象的李固知道,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戰爭一直都在延續。赫赫武功伴隨著的是一個個無名士兵的屍體,但眼前除了當兵還有別的路可走嗎?

若是晚來到這世上十幾年,李固會用最美的語言來讚歎整個華夏民族最為偉大的朝代,可眼下活下去才是關鍵。不當兵不一定會餓死,當兵也不一定會戰死。都是在賭,不同的是,當兵還能讓家人多吃幾口飽飯。

“就當是報答他們吧!”看著三丫兒消瘦的麵頰,李固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