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滅佛行動(1 / 3)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佛教在中國興盛以來,寺廟既有田產也不納稅,在五代十國時期仍沒有改變。在李璟、李煜執政期間,佞佛之風盛行,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貧民百姓,莫不崇信佛教,南唐境內寺院林立,僧尼眾多。著名的寺廟例如:廬山的圓通寺、清涼寺名下徒數眾多,名下掛靠有千頃良田。在後主時期,土地兼並越來越激烈,一些朝廷的勳貴就將掛靠在寺廟名下,上行下效,寺院占地過多,兼並之風進一步助長。

金陵城中僅僅宮人及諸王公卿子女出家的淨德尼院就有80餘所,其他的僧寺尼院更加是數不勝數了,國家大量的財富被耗費在剃度僧侶和佛寺的興建上。李鈺認為這種佞佛的局麵要被改變了。

要說這蕭儼的動作也是很快的,沒用幾天時間,他就收錄了關於僧侶作奸犯科的刑事案件,並且把他們編錄成冊了,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交到了李鈺的手裏,李鈺看著手裏的冊子,一邊看一邊罵:“真是該死啊,這些僧侶統統該殺,一個個哪裏有半點出家人的樣子,守的是哪門子戒律清規,佛經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再不管他們就翻了天了。”李鈺心裏氣憤極了,雖然特別想立刻就安排人去把那些和尚都殺了,但是殺人需要一個理由,無緣無故的殺人隻會讓底下人覺得這個皇帝是個草包,因此必須找一個合理的借口去處理這個事情。

李鈺:“慶福,你去把金吾衛將軍給朕叫來。”

慶福:“領命。”

南唐軍隊由禁軍、州郡軍和鄉兵三級組成。禁軍又分為神 武、龍武、天威、雄武、神衛、龍衛六軍以及衛聖、宣威、殿直、龍驟、神威、 龍翔、靜江侍衛諸軍兩個係統而以六軍為主要作戰部隊。仿唐製,亦有十六衛的設置,其中金吾衛是負責京師巡警的衛兵。

慶福帶著李鈺的旨意找到了金吾衛將軍,然後帶著他去麵見李鈺。

金吾衛將軍:“臣,金吾衛將軍劉琦參見陛下。”說著劉琦開始行禮了。

李鈺:“免禮,劉卿聽聞你是楚州人士,楚州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是個好地方啊,朕當年還去楚州遊曆過。”

劉琦:“回陛下,臣確實是楚州人士,成年之後才跟隨父母來了金陵。

李鈺:“原來如此,楚州好地方啊,山川風物,四時美景令人神往,朕好多年沒去過,今日叫你前來啊,是有要事需要你親自去一趟楚州。”

劉琦:“但憑陛下差遣。”

李鈺:“朕今日審理刑部卷宗的時候,楚州之地屢次發生僧尼淫亂宿奸的事情,你親自去一趟調查此事。”

劉琦:“是。”

李鈺:“記住,你去的時候便裝出行,切記不要暴露身份,暗中查訪,多帶些人手,如果情況屬實立刻上報上來。”

劉琦:“臣,領命。”

李鈺:“即刻出發,不得有誤。”

李鈺分配好任務之後,立馬調來了千牛衛大將軍,讓他們暗地裏安排好人手去各個寺廟調查僧尼犯罪的情況。

雖然做了這些事情,但是李鈺心裏還是很不踏實。也不知道下麵的人能不能把事情辦好,會不會給自己捅婁子到時候破壞了自己的所有計劃。

不過,目前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希望他們機靈點。

正在煩心的時候,這時候一女子來到了李鈺麵前。

“陛下,為何事如此憂心啊!”一位鳳眼星眸,朱唇皓齒身著薄羅澹衫的女子柔聲問道。

腦海中的記憶讓李鈺想起來這個人是自己的妻子娥皇。曆史上娥皇和李煜在前期是非常相愛的,兩人情投意合都通文墨善音律,娥皇彈得一手好琵琶,曆史上著名的燒槽琵琶就是李煜賜給她的,隻可惜自古以來情深不壽,娥皇二十九歲就去世了。

李鈺的思緒被女子的聲音打斷,他看著眼前的妻子,笑著說:“皇後怎麼來了。”

娥皇:“妾身聽聞陛下連著幾日都為國事煩憂,連著幾日都未曾好好歇息,心中難免擔心陛下的身體,放心不下。”

李鈺:“朕這今日忙於國事,難得有時間去看你們,不用擔心。”

娥皇:“國事雖然重要,可是陛下的身體也不能不顧及啊。”

李鈺:“好好好,都聽你的,既然來了,那就一起用晚膳吧,用完晚膳一起去望月樓賞月去。”

娥皇:“好啊。”

李鈺握著娥皇的手,心裏有些許安慰,自古英雄愛美人,更何況是難得的大美人。

月兒高掛夜空,廂虞候劉澄的府邸當中正在舉行宴會,眾大臣們一邊聽曲兒一邊飲酒好不熱鬧啊。劉澄是當時李煜在藩邸的舊人,目前是皇家衛隊的侍衛,李煜對他很是信任。劉澄正喝在興頭上的時候,突然手底下有大臣上報說:近幾日聽到風聲說皇帝正在讓韓熙載查官僚士紳們的田地情況,不知道皇帝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大臣問:“劉大人,您是從皇帝藩邸出來的,皇帝對您可是絕對的信任,您知道皇帝這一次想要做什麼麼?”。劉澄掃視了大臣一眼,笑道:“依我之見無妨,皇帝一向仁厚待下,不過是尋常查詢田地登基造冊的信息而已,諸位不必驚慌。來來來,大家喝酒。“ 大臣們:”既然,劉大人這樣說,那我們也就放心了。“

屍位素餐的人越多,那麼國家敗亡的越快,這真是千古不變的真理。指望這些坑貨保家衛國,那真是癡心妄想了。

劉琦到了楚州之後,帶著手下先是去當地寺廟查看情況,他們一行人先是來到了楚州當地的寺廟—仁德寺。去了寺廟之後,劉琦一行人發現這裏寺廟參拜的人很少,按照正常道理來講,初一十五正是佛教信徒們上香祈福的時間,為什麼這個地方寺廟香火不旺呢,為了一探究竟,他們化作從外地來的商人向周邊的人打聽消息,起先他們向當地的種地的農民打聽情況:

“老丈,請問這附近是不是有個叫仁德寺的寺廟,我們是從外地來的商人來本地做生意的,想去寺廟拜拜佛。”

農夫一聽這話臉色一變,歎了口氣,說:“從這裏向左拐,一直向前走就是了。”

劉琦看到農夫的表情覺得此事有蹊蹺,於是追問道:“老丈,為何歎氣啊,莫非這個人的寺不靈驗麼?”

農夫:“靈驗不靈驗再說,現在的寺廟哪裏還有真和尚啊,都是供奉的人麵獸心的家夥。”

劉琦一聽接著想要知道更多,但是農夫似乎不願意再講了。

劉琦一看這個情形覺得這個裏麵有問題,他們一行人在多方打探的情況下,了解到仁德寺以前確實是當地有名的寺廟,可是後來隨著寺廟規模的擴大,僧侶越來越多了,寺廟占用了大量的田土,老百姓都沒有地方種地了。另外,這些寺廟私底下跟當地官員沆瀣一氣私下裏沒少做偷雞摸狗的勾當,偷天換日買賣人的性命這些傷天害理的事情也是幹過的。由於茲事體大,全國上上下下都知道君主信佛都佛教徒和僧侶都是格外寬宥包容的,所以劉琦即使查到了些什麼也不好第一時間做決斷去處理,因此他立即將這些事情上報給李鈺。

李鈺這邊了解到關於這方麵更多的詳情之後,心裏也開始有底了,他告訴劉琦暗地裏組織這些小民百姓去司府衙門告狀,隻要老百姓們不殺人放火傷及無辜,憑他們去鬧去告,在擴大事態的情況下一定要保證百姓的安全。劉琦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但是也隻能照辦了,他心裏開始犯嘀咕了:“皇帝到底想做什麼呢?”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李鈺雖然說心裏想辦點實事,但是實際上還什麼都沒有辦成呢,心裏確實有點著急了,最關鍵的是身邊沒有可用的人才,導致做事的時候處處受到掣肘,有的人有才華但是不願意為國家出力,有的則是空談誤國,屍位素餐。事情還是得一步步的做,計劃還是得一步步得實施的。

李鈺:“來人啊,朕要見張泌宣他進宮來。”

張泌五代詞人,後主在位期間曾經上疏勸諫李煜勤於政事,並且詳細列舉了關於國家的十項“急務”。 後來他被破格錄用為監察禦史。這一次找他來是想要他能夠在關鍵的時刻發揮作用。

張泌:“臣,參見陛下。”

李鈺:“張卿不必多禮,此次找你前來是有重要的事情商量的。關於刑部的幾件僧尼作奸犯科的案件你看了沒有,這其中的有沒有利益輸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