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風雲詭譎(1 / 3)

第二章 風雲詭譎

天色將明,眾將校盡皆退去,慕容烈一擺手,獨命趙統勳留下,稱有軍務相商。

慕容烈和趙統勳來到帥案旁的沙盤前,慕容烈眼睛看著趙統勳,開口道:“趙將軍,我軍自出征以來,連戰連捷,昨日雁門關外決戰,又是大破燕軍,連燕國皇帝都差些死在陣前。如今大局已定,依你看下一步我軍又該如何?”

趙統勳聽了並不急於發言,手指輕撚胡須,案上尚未熄滅的燭火一閃一閃的晃動。他沉吟片刻,終於道:“回稟大將軍,燕人此次犯我邊界,實屬不自量力,如今他連戰連敗,勢已成驚弓之鳥,加之其燕皇受傷,必已軍心浮動,無心戀戰。由雁門關往北數百裏,皆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敵經雁門一戰後必四散狂逃。依末將之見,軍機片刻不可貽誤,大將軍當立刻下令三軍追擊窮寇,就算不能生擒燕皇,也可一戰令燕人膽寒十年,教他再不敢輕易覬覦我大夏。如若稍有遲疑,燕人馬快,打仗不行,逃跑本事還是很厲害的,任由他逃至燕雲之地,有險可守,我軍再進攻則事倍功半,得不償失了!”

慕容烈聽後大笑:“哈哈哈,統勳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想,此次出征,我之本意就是想重創這番狗,不戰則已,戰則必要令其附首稱臣!”他看著沙盤,用手指點道:“既如此,我大軍可急速開拔,沿長平一路兼行倍道,數日之內必可追上燕軍!”

趙統勳聽後略搖了搖頭,說道:“大將軍,依末將之見,我軍應兵分幾路同時追擊,因塞北沃野千裏,燕人狡詐,未必沿長平大路遁逃,如合兵一處,恐與敵失之交臂。”

慕容烈微一皺眉,又看了看沙盤,道:“統勳所言不無道理,但兵分則力弱,如有一路中燕人埋伏則極難自救。燕人雖已慘敗,但仍有數萬之眾,須防他們作困獸之鬥。”

“大將軍不必擔心,我軍兵分幾路,每路人馬皆命自備狼煙,一遇敵情則燃狼煙向其餘幾路示警,另各路人馬皆應輕裝簡行,以保證兵貴神速!”趙統勳堅定的說。

“好!就依統勳之言,我大軍兵分四路,我自親引一路為中軍,追擊燕寇!”慕容烈終於下定決心,轉身朝中軍帳外高呼道:“傳令,升中軍大帳!”外麵傳令兵一個接一個的把這命令傳了下去。

“此次追敵,我軍定要將燕人主力盡數滅在這塞北沃野之上,屆時凱旋班師,聖上必龍心大悅,以大將軍為我大夏之萬裏長城!”趙統勳笑著對慕容烈說道。

哪知慕容烈聽了這話,臉上並無喜色,輕輕搖了搖頭道:“唉!聖上如何看我,並不重要。為臣者隻要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行了。其實這燕人犯境,雖來勢洶洶,但終究是肘腋之患,我心中一直憂慮的,是朝廷。”

“大將軍所指是……”

“如今聖上年邁,一直龍體欠安,我出師之前已是多日不理朝政,由太子監國。然太子……生性略為輕佻,於水墨丹青,騎馬蹴鞠則精通嫻熟,於治國之道,經濟之術則一竅不通。國勢堪憂啊!”慕容烈歎道。

趙統勳聽後也是一歎,看帳外眾將尚未集合,又輕聲道:“大將軍所憂甚是,太子實非治國之材,與當今聖上實是天壤之別。不過,大將軍有沒有留意過,西宮那邊?”

“什麼?你是說?”慕容烈疑惑的看著他。

“西宮晉王,仁孝寬厚,且文武全才,朝中大臣多有擁戴。”趙統勳眼睛看著慕容烈。

慕容烈一聽此言臉上立即變色:“不,不!我朝立國以來,曆來是長子為嗣,我等豈可有不臣之心?”

趙統勳哈哈一笑:“大將軍說得是,我隻是隨口說說而已。”

兩人正談論間,外麵人聲嘈雜,眾將官已紛紛來到中軍大帳之外,慕容烈擺手示意,不再談此話題。

眾將分列帳前,慕容烈一一發號施令下去,兵分四路,以慕容烈為中軍,趙統勳督率糧草。眾將各自領令而下。

朝陽初上,萬點金光照射在白茫茫的大地之上。旌旗卷動處,各路大軍皆井然有序的陸續開拔,為求神速,全都輕裝而行。一時間馬蹄踏雪之聲震天動地,十數萬大軍轉眼往北急馳而去。

慕容烈自領中軍,約有三萬之眾,一路沿長平大路急馳,直行了一天,才追到一股燕軍,人數不足三千,雙方尚未交鋒燕軍立即四散而逃,來不及逃的全拋弓而降。正收拾殘局時,又有其中各路軍飛馬來報,有兩路與燕軍遭遇,皆是人不足萬,一觸即潰。獨不見燕軍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