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佑夫婦在交換結束後,把山田饋贈得兩寶及時上交。譚政委卻正式把此兩寶獎勵給他們,按譚政委的說法“放在你們倆身上,會發揮更好的效果。”於是天佑正式把軟劍纏在腰間,叢芝安排人找到了那三支弩箭,並找鐵匠照樣打製了幾支,把背弩背在身後,並和天佑一起研究了使用方法和使用時機。
轉眼到了民國32年春節,天佑夫婦在根據地過了一個忙碌而充實的春節。這日,中央社會部發來電報指示:在澳大利亞的梁氏父女及梁氏宗親,號召當地華僑界募集了一批黃金準備支持延安。梁氏父女提出希望由天佑夫婦前去提取和押運,同時小住幾日,感激這對恩公和老鄉。中央社會部業已批準,挑選幾名水性好、會駕船的戰士、報務員隨天佑夫婦陸行趕奔香港,由香港方麵的地下黨提供船隻和電台,奔赴澳大利亞,回程則由海上就近把黃金交給新四軍接收。天佑夫婦接受了這一光榮任務,譚政委把在下麵搞土改的林書記找了回來,和天佑做了工作交接。暫時委任董瑛任後勤部副部長,主持工作,叢芝和董瑛做了工作交接。委任孫二虎為行署軍事部副部長,主持工作,天佑也一一做了交代。
接下來,開始挑選人馬,由叢芝的叔伯妹妹叢玲擔任報務員,為了應對突發情況,叢芝這幾天也跟叢玲學習收發電報;隨行的兩名戰士,小何和小高,都是跟天佑和二虎子的老兵。叢玲、小何和小高都是好水性,小何和小高則是漁民出身,而且會一點武術,這三人都是黨員。根據譚政委建議,天佑五人組成臨時黨支部,選舉叢芝擔任支部書記。此次行動,天佑擔任隊長,叢芝擔任副隊長。化裝成買賣人,叢玲化妝成叢芝的丫鬟,一行人趁夜色悄悄出了根據地,乘馬車向南疾馳,小高駕車,天佑和小何則騎馬,行進速度極快。
這日,小何那匹馬有些受病,跑不起來,於是一行人到鎮子上打算給馬治治病或另買一匹馬,小何提前步行去偵察了一番,證實是新四軍的勢力範圍,於是大家放心進了鎮子。臨近中午,許久沒有嚐到美食的叢芝提出找點好吃的、先填飽肚子再解決馬匹的事兒。小何在大街上上轉了一圈,建議嚐嚐一家老字號“淮揚蟹黃湯包”。大家把馬匹和馬車趕進院子,來到二樓一個包間,一會兒熱氣騰騰的幾屜蟹黃湯包上來了,夥計叮囑一定要蘸上正宗的鎮江香醋才對味。叢芝品嚐了一個,連聲稱讚,和膠東的包子迥異不同,卻是口齒留香。天佑還保留著膠東習俗,吃包子喜歡就大蒜,於是他請夥計拿點“義和菜”,夥計稍微遲愣了一下,顯然不太明白,卻不敢繼續審詢問,轉身去問掌櫃的。小和和小高也都一臉茫然,叢芝給他們解釋:就是大蒜,膠東人注意口彩,蒜諧音散,不吉利,所以給它取了個別名,大蒜瓣不分離,一團和氣,取其和睦、祥和、義氣之意。小和和小高和叢玲聽了都感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