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回 於路胡鬧(1 / 2)

夜已深,但曹操還沒有睡。好學的他正披著衣服,就著燭光在看書。

“主公,郭祭酒求見。”

近衛的聲音讓曹操放下書:“有請!”

郭嘉走進帳中,笑道:“主公,還沒休息啊。”

曹操也笑道:“奉孝這麼晚跑來,是不是那一小葫蘆又喝完了?你啊,少喝點,多注意些身體。”

二人相對又是一笑。曹操與郭嘉不僅僅是主臣,他們的關係亦師亦友,曹操很多時候更把郭嘉視為知己。

郭嘉道:“主公,我剛才去過陸仁那裏,探了探他的底。”

曹操道:“哦?奉孝眼中,此人如何?”

郭嘉道:“不太好說。苦論才幹並沒有什麼太突出的地方,不過他少時曾遊曆天下,見識很廣。另外這個請主公過目。”

曹操接過記著《發如雪》的竹簡,細看之後道:“這是辭……還是賦?韻律不合啊!不過細細品味之下,又覺得朗朗上口,且頗有意境……嗯?字是奉孝你的字,不過奉孝你從來不寫這些東西,難道是陸仁所作?”

郭嘉道:“正是陸仁所作。主公,這《發如雪》既不是辭也不是賦,而是歌。我到陸仁那裏時他正輕聲吟唱,曲調很美,隻是聲音太小聽不確切,有點遺憾。之後和他談了許久,順便就把這詞要了來。”

曹操又看了幾遍,點頭道:“文筆不錯!對了,他可願意投效於我?”

郭嘉道:“依我看他十分願意,隻是擔心自己能力不夠,不能得到主公的賞識,還有些猶豫。”

曹操奇道:“怎麼會這樣?他不是在推辭吧?”

郭嘉道:“不,陸仁他確實是擔心,因為他連字都不會寫。”

“不會寫字?”曹操又看下手中的竹簡,有些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如此文彩,當是飽讀詩書之人,怎麼會不會寫字?”

郭嘉笑著把陸仁所謂的“身世”說了一遍,聽得曹操連連搖頭:“可惜可惜!他如果是自幼開始讀書,有人指導的話,以他的悟性會是名動一方的文士吧。真是時不與人啊,可惜!”

郭嘉道:“正是如此,我看陸仁覺得自己出身貧寒,自覺卑微,所以並不自信。隻要讓他多多曆練,必是有用之才。而且我感覺以陸仁的頭腦,日後對主公的霸業很可能會大有幫助。”

曹操沉吟道:“那依你看給他個什麼官職比較好?”

郭嘉道:“現在可能還為時太早。一則陸仁沒有名望難以服眾,二則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學,所以我想讓他暫時作為我的書吏,曆練一段時間後再作打算。”

曹操笑道:“奉孝是想徒不成?”

郭嘉道:“他如果小上十歲,我會考慮考慮。”

二人大笑。而陸仁要是知道曹操與郭嘉對他的評價,詁計會挖個坑把自己坦了。別人不清楚他的底,他自己能不清楚?

笑罷,曹操道:“奉孝,不久前文則派出的斥候回來了。”

郭嘉麵色一正:“情況如何?”

曹操道:“和陸仁所說的有些出入。青州田楷那裏並沒有什麼動靜,但北海那裏似乎有支萬餘人的部隊正在前往北海。隻是當時天太黑,斥候們不敢靠近,就火速回來稟報。”(PS:陸仁當時是記錯順序,所以會有這種結果。而北海的部隊,是黃巾餘黨管亥)

郭喜道:“這麼說來陸仁的軍情並不確實?”

曹操道:“實不實先不去管他,北海和青州一路確實不可不防,前麵九江邊讓不也曾帶著五千人來援徐嗎?就算陸仁是為了活命而說的謊,但他的觀點卻很可取的,就當他是給我提了個醒吧。”

郭嘉道:“主公下一步打算怎麼做?”

曹操道:“明日我會讓元讓和妙才各領五千人馬,分別擋住北海和青州。我這裏加快行軍,盡快趕到徐州城下立起營寨,能一鼓作氣打下徐州最好,打不下來也能和元讓、妙才各自呼應,來援打援,就勢圍困徐州。”

次日,夏候兄弟分別帶兵出發,而陸仁跟著曹操主力向徐州進發。當然,他被郭嘉“引薦”成功,成為郭嘉的書吏。

說是書吏,到更像是郭嘉的跟班小弟。郭嘉翻出幾卷書扔給他,稍加指點就讓他自己去看。好在這些隸書和繁體字陸仁勉強能看懂,到也省下郭嘉不少事,就是陸仁抓著毛筆寫出來的字讓郭嘉大感頭痛。

兩天後,曹操主力到達徐州,而這兩天陸仁到是做出幾件讓眾人掉眼鏡的事來。怎麼說呢?用衣食住行來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