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現在的柴氏陸氏,家族商道已經遍布了整個東吳,幾乎東吳所有的民生性產業都有涉及,市場份額占有率更是大得有些可怕。而在陸氏大本營所在地的柴桑與周邊地區,陸仁這次完全斷絕與東吳的商貿往來後……舉個簡單點的例子吧。自陸仁的夷泉質優價廉的布帛輸入東吳後,柴桑地區原有的那種原料自產、布匹自織的舊式紡織業已經基本上看不到了。百姓們更樂意專注於生絲的大量生產,然後通過與柴桑陸氏地交易換回布匹與錢財,日子還比以前那種自產自織外帶自銷要過得要富裕許多(這個瓶子記得在第二卷裏就有提及過)。但是現在陸氏全麵停止往日的生絲原料收購,對百姓而言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緊接著對東吳又會產生什麼樣地影響?
或許在短時間之內,孫權還可以拿國庫儲備代替陸氏收購來應一應急、緩解一下民怨。但是在完全失去了陸仁這個大產銷商的情況下,孫權想把自身的經濟體係完全自立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而他的國庫儲備能不能支撐起這麼長的時間也是個未知數。就算是勉強支撐住。整個東吳也勢必會元氣大傷,然後又要花去很長的時間來恢複東吳經濟。統算一下,少說十年!如果說是在沒有外敵的情況下,十年或許不算什麼,但現在是什麼時候?曹操和劉備可都盯著這塊東吳這塊大肥肉!至於陸仁嘛……算了,陸仁喜歡吃精瘦肉,太肥太油的東西對自己不太好。
再有就是孫權根本不敢在沒有擺平陸仁地情況下去動陸氏。陸氏作為江東四大姓之一,本身實力又那麼強,背後還有一個陸仁撐著。孫權要是敢輕動陸氏無疑就是拿江吳的安危開玩笑。你想想,沒有擺平陸仁、沒有占據夷泉獲得夷泉的先進生產力,孫權就算把整個柴桑陸氏給滿門抄斬了又有什麼用?而且柴桑陸氏在百姓當中的口碑好、人緣佳(買賣公平、開設義學、時不時的還出錢糧人丁造橋修路外帶救助貧困,陸仁當初交代給陸信地這些陸信一直在堅定的執行),本身又沒有什麼出仕的官員惹不來什麼官司口舌。在明麵上又沒有什麼過錯,孫權你拿什麼理由去鏟平陸氏?敢強行動手就是在激起民憤,陸氏有那麼強的實力也不會坐以待斃。真惹毛了在孫權的窩裏反水,孫權就等著玩完吧。想搞輿論攻勢?行!是你孫權從來沒怎麼重視過的三腳貓印刷能力強,還是陸仁這裏不斷在改進的印刷術快?發傳單?陸仁是老早就想這麼做了。
這個怪不得別人,要怪隻能怪孫權與其帳下群臣被變質的儒家思想毒害太深,從來就沒有意識到過你地工商業基礎不搞好,自身的經濟命脈很容易就被別有用心的人抓在手中。孫權到現在才後悔當初沒有聽從魯肅那個注意陸氏的建議也晚了。而魯肅最近勸孫權不要去惹陸仁地建議孫權又聽不進去——自己的經濟命脈被別人抓在手中能好過嗎?
再加上孫尚香逃婚一事讓孫權的臉麵喪盡,本身又視陸仁為眼中釘肉中刺,還有許許多多亂七八糟的……因此孫權這次是下了狠心,調動了其中央軍的半數左右來和陸仁決戰。現在陸仁已經斷絕了與東吳方麵地貿易。孫權憑借著東吳積存下來地老本在一段時間裏還能支持得住不使東吳生出禍亂,隻要能一鼓作氣攻破並占據陸仁手中工商業生產力發達的夷泉兩州,孫權方麵就可以說後患盡去。就像荀說地,孫權在軍備上還有著一定的優勢,利用優勢去拚一拚或許能一戰定江山的仗。換作了曹操也肯定會狠下心來打……
窗外秋風輕徐。帶下了幾片落葉。陸仁站到窗口望了眼南國秋末的景色,輕輕歎了口氣道:“自我在夷州立足時起。我就知道和孫權的這場決戰是肯定要打的。現在已經過去了這麼多年,我也不再是那個兵不滿萬的豪族宗主……要打就來吧!打贏了我就能玩弄天下諸候,打輸了……或許就隻能交給下一代的人卷土重來。”
荀感覺到了陸仁語氣中的幾分不自信,勸慰道:“義浩,大戰在即,你作為上位者一定要氣勢十足。所謂三軍不可奪其氣……”
陸仁輕輕擺手:“我知道……”
忽有門人來報:“啟稟主公,桂陽徐太守遣一隊人馬護衛荀攸荀公達至,現在衙門外求見!”
荀大喜道:“哦!來得好!來得好!他總算是在大戰之前趕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