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查丹瑪斯預言破譯(2 / 3)

Quamd le Soleil prendra ses iours lassez,

Lors accomplir & mine ma prophecie.

可譯為:

20年月亮的統治已成過去,

如果7000年另一種物體將把王國組建,

太陽將停止天天運轉,

那時我的預言也就到此結束。

英譯:

When twenty years of the Moon‘s reign have passed

another will take up his reign for seven thousend years.

When the exhausted Sun takes up his cycle

then my prophecy and threats will be accomplished.

怎樣理解這首詩呢?第一行打破了其他詩篇的慣例,采用過去式的寫法,這一點不好理解。“月亮”的含義也無從決定,有人認為“月亮”是象征毀滅後幸存的人類,因為諾氏經常使用“月亮”暗示行將滅亡的弱小東西,也曾用它暗示荒涼世界,故這裏可解釋為表示毀滅後的地球。“統治已成過去”就是毀滅後的幸存者亦行將滅亡。其它各行用的都是未來式,所以隻能認為,這首詩是描述很久以後的世界。

第2行“7000年另一種物體將把王國組建”。請注意“另一種物體”

autretiendra,當然不是指人類。tiendra一詞,近代已頗為少用,不少法文字典中都沒有列入,意思是指物體,物品,東西之類,有人將它譯為動物,含義似偏窄些。而以後,“太陽將停止天天運轉”,“太陽”的含義亦有待推敲。可理解為“月亮”的對立物,它已處於衰亡的狀態。好不容易興起的王國,也都因此而消滅。這就是全部結局。預言最後到此結束。

看來這首詩本身並不含糊其辭。關鍵首先在於“7000年”該怎麼看。這顯然不是指公元7000年,因為諾氏在《諸世紀》前言中就曾寫過:我們現在正處在7000年紀(第7個千年紀)。所以,他稱之為7000年紀的,對照猶太教曆,就應是著名大災難詩的公元1999年。然而,還有更重要的“破譯”。上麵講到,這個7000年,即公元1999年,據說“另一種物體將把王國組建”。但在中世紀的法國詩中,這種動詞的未來式有時也可以兼作假定形式和表示願望的“如果”。 因此,這句詩的意思應相似於:“如果另一種物體組建王國的話”。如果是這種意思,那麼,“到那個時候,自己的預言就完結了”,就是沒有了,無效了,沒有預言可說了。這才是這首詩的真意。

這是自我否定的詩句,總體含義是:如果在那最後階段之前,“另一種物體”出現了,最後的災難將不再發生,“恐怖的大王”將不再降臨。這就是暗示人類將可能擺脫大變異而生存下來。

到底是甚麼?

“另一種物體”具有如此大的力量,這是甚麼物體呢?那種具有推翻諾查丹瑪斯最重要的預言(甚至推翻聖經基督的話)的威力的“另一種物體”,究竟又是甚麼呢?諾查丹瑪斯沒有給後人留下更多的資料。但是,他在提交預言詩時與王妃的一段對話卻是極具啟發性。

“那場戰爭是會發生的,除非另一種唯一情況出現。在那個千年紀(即到20世紀末)終了的時候,戰火和破壞將遍及全世界。但正如剛才所說的,隻有一條可避免的路,隻有出現那樣一種情況,毀滅性的大戰亂才不至於發生。假如……”

“您是說假如出現,對嗎?”王妃搶先這麼說。這是1156年春天,諾查丹瑪斯和法國王妃的對話。對於王妃自身的命運和世界未來,諾氏都逐一作了簡單的回答。

“是的,王妃殿下,您該十分清楚。的確,去年冬天,我在瓦盧瓦城曾經那麼說過……在這個千年紀末期,也就是1999年7月,“恐怖的大王”將從天而降,世界將迎來大毀滅。然而如果那時出現,‘恐怖的大王’就不會降臨。毀滅也就可以避免。與此相同,在‘恐怖的大王’降臨之前,也就是那個千年紀末期,世界會遭到巨大的馬爾斯(軍備,軍國主義)的禍害,會發生前所未有的大戰亂。如果到時候,已經出現,即使巨大的馬爾斯也會失去其魔力,就不至於發生大戰爭。我是這樣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