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普通人東野圭吾(1 / 3)

東野圭吾,1958年2月4日出生於日本大阪。這一天並沒有因為他的呱呱墜地而顯現出任何神跡和異象,像無數個平凡的日子一樣,日月星辰照常運行,江河湖海照舊奔流,那窗外鳥兒的鳴叫與往日也毫無二致。像無數個普通嬰兒誕生一樣,他來到了這個世界。

這普通的嬰兒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市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修表匠。對此,東野圭吾從未有過任何隱瞞。

人們常說:“三歲看老。”人的性格特征、聰明才智可能從小就有預兆,比如曹操小時候就十分調皮搗蛋,他叔叔沒少向他老爹說曹操的壞話,曹操也為此挨了不少訓。因此曹操很煩惱,後來他想了個辦法。有一次,叔叔出現的時候他就馬上詐做中風,叔叔急忙將曹操中風的事情告訴了曹操父親。曹父慌慌忙忙趕到現場,隻見曹操活蹦亂跳並無異樣,於是納悶地問曹操是怎麼回事,曹操臉不紅心不跳地說是叔叔在背地裏總是告他的黑狀,從此曹父就再也不相信曹操叔叔了。曹操的奸詐就在這件事反映了出來,曹操今後被稱為奸雄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比如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天賦極佳,幼年出口成章,堪稱神童,但最後還是泯然眾人矣。

從科學的角度說,一個人的遺傳基因至關重要,但也不能忽視後天因素的影響。每個人都具有無限的潛能,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把這種潛能激發出來。

小時候東野圭吾並沒有在推理小說寫作方麵顯示出驚人的天賦。他不過是眾多流著鼻涕的小孩子中的一個,上的是普通的小學,考的是普通的成績。1965年,東野圭吾7歲,上小學二年級,他的成績冊上竟然全是三分,那個時代五分才是優秀,三分就代表一般。而東野圭吾的各門成績沒有一門達到優秀,所有的科目都隻考了三分。如果按照“三歲看老”的說法,那麼東野圭吾小時候確實沒有顯示出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如此看來,東野圭吾未來也隻能成為一個普通人,也許像他父親一樣開個小店,默默無聞地度過平凡的一生。

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孩子的普通和平凡,很多家長感到非常焦慮,尤其是學業成績。於是啊,為了讓孩子成績突出,擁有不一樣的人生,家長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補習班。於是總看到小孩子滿臉愁雲,背著沉重的書包,像隻烏龜一樣爬行著。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頭地?但是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的孩子,今後就一定會成為成功人士嗎?

東野圭吾的學習成績雖然一般,但是父母並沒有對此管教多少,比如送到補習班,請家教。沒有沉重的學習負擔的壓迫,東野圭吾的兒童天性得到了充分發展。

有時候順其自然反而更能夠做出成績,強扭的瓜不甜,趕鴨子上架也是勉為其難。每個人心中都住著天使和魔鬼,誰知道長久地壓抑之下,魔鬼不會揭竿而起,你追求天堂,也許反而墮落地獄。順應孩子的天性積極引導也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傳統的智力理論認為人類的認知是一元的,個體的智能是單一的、可量化的,而美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結構》一書中提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每個人都至少具備語言智力、邏輯數學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關係智力和內省智力,後來,加德納又添加了自然智力。這一理論被稱為“多元智力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這種理論認為,不存在單純的某種智力和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發掘各自的大腦資源,這種為達到目的所發揮的各種個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都有某種擅長的智能。隻要發揮好自己的特長智能,每個人都是人才。如果隻是盲從他人,或以單一標準貶低不符合這一標準的人,結果都會不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