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東野圭吾的係列小說(1 / 3)

加賀恭一郎是東野圭吾塑造的一個帥氣幹練又不乏人情味的刑警,無論外表還是性格都符合大眾心中理想的刑警形象。加賀的出場自然會吸引一大批粉絲,尤其是女性讀者。隨著加賀係列小說的出版,加賀恭一郎的成長過程也成為加賀迷津津樂道的軼事。

加賀恭一郎首次出現於1986年東野圭吾出道的第二本作品《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後再版時改名為《畢業》)中,在該作品裏是國立T大社會係四年級學生,劍道部主將,曾贏得全日本選手權優勝,興趣是茶道與欣賞古典芭蕾。在學校裏被卷入的連續殺人事件中充當偵探角色。這部小說就初步顯示了加賀的偵探天賦。

在《惡意》中加賀有一段失敗的教育生涯經曆,他曾經做過老師,但是沒有處理好校園暴力,成為他職業生涯的敗筆。沒幹兩年他就灰溜溜辭職了,轉行當了刑警。當了刑警之後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直低估他的野野口都不禁歎服。

結合《紅手指》和《祈禱落幕時》我們可以知道,加賀的父親就是一名警察,而加賀的母親百合子因為自己過去酒女的身份,得不到丈夫家族的認可,而自己又不善於與人交往,引發了家庭矛盾,導致丈夫與其家族關係的緊張。長此以往,她患上了抑鬱症,直到有一天和兒子一起入睡,回過神來卻發現自己拿著菜刀。在這種情形,她為了不傷害丈夫和兒子,不影響兒子的發展,毅然離開了家庭,獨自一人孤獨終老,也許離開家的那一刻她的抑鬱症已經有所緩解,但是她沒有回去。百合子忍受著孤獨,以犧牲自己的幸福和美滿換取兒子的平安。她的死亡是那麼悄無聲息,就像她對兒子的愛一樣默默無聞,但是她做到了愛的純粹,當她聽說兒子並沒有因為自己的離開過得不好,也沒有和父親產生矛盾,反而像父親一樣做了警察,她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作為一個母親,這一刻她感到無比幸福。最終,她也是在幸福中死去,無怨無悔。

不知道母親的出走給年幼的加賀帶來多少傷害。不過有的傷害顯而易見,而有的傷害則很隱蔽。在《紅手指》中借助加賀表弟的視角,讀者們可以知道加賀和其父親的關係並不是很融洽,至少沒有給人一種其樂融融的感覺,而是感覺有些疏遠和隔閡。

在《紅手指》的最後,我們看到加賀父子貌似疏遠卻心心相印。加賀並不是不想去看望臨死的父親,隻不過是加賀的父親和他有一個約定,就是父親臨終時加賀不能在身邊,他要一個人麵對死亡。這似乎是父親作為男人的尊嚴,而且麵對兒子時,這份尊嚴更加強烈,他知道對不起百合子,於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向百合子表示歉意。其實,父親又何嚐不想見兒子最後一麵,但這份情和尊嚴不能因為私情而丟失,這也是做給兒子看,用生命去教導兒子什麼是真正的情。

加賀雖然在少年時期缺少母親的陪伴,對父親的怨恨造成了父子關係的疏遠,但是加賀的家庭並不缺少愛,父母都是愛他的,隻不過用的是不同於他人的表達方式而已。

讀者從他嚴謹的麵龐中也能看到他爽朗的笑容。在加賀的身上,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專業刑警的精神,還能嗅到一股溫柔的人文氣息。加賀竟然能深刻地理解前原昭夫的母親對兒子昭夫濃濃的母愛,從而配合著她演了一出好戲,最後將真凶緝拿歸案。

加賀的氣質和人格都是迷人的,如果你是加賀的粉絲,怎會不買有關加賀的推理小說?

除了加賀係列小說之外,東野圭吾還創作了伽利略係列小說。

東野圭吾小時候非常討厭讀書,但是他母親並沒有放棄對其閱讀興趣的培養,後來給他選了一本《伽利略傳》,東野圭吾果然被這本書吸引了。他讀後感到:科學真偉大。這種思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以後道路的選擇。比如選擇了理科,又比如在他的推理小說中總能看到科技的身影。

或許是因為東野圭吾對伽利略的崇拜,由此創作了伽利略係列小說,比如《神探伽利略》《伽利略的苦惱》《預知夢》《嫌疑人X的獻身》《聖女的救濟》等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