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江為線,長江以南大部分的地區都已經叫齊、越、吳三國給瓜分得差不多了,而長江以北,大部分地方還處在分裂混亂的局麵之下。
高坎整合八萬大軍,分四路。
分別由楊誌、林衝、魯智深以及曹琦帶領,向著長江以北四個方向金軍。
每一路大軍都有兩萬兵馬,浩浩蕩蕩席卷而下,沿途各地的小割據勢力根本不是對手。
費了大半年的時間,高坎基本上將長江以北的宋地盡收入囊中。
唯一沒有動的,隻有東京汴梁,這一路本來是楊誌領兵收複的方向,不過高坎自楊誌大軍發出開始,便告知他,大軍沿途收複,不管打到哪兒都沒有關係,唯獨汴梁不能去。
結果楊誌兵馬進軍太快,隻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到了汴梁近左。
但是有高坎嚴令,他隻好屯兵在汴梁之外。
而此時,南麵距離汴梁最近的齊國眼瞧著楊誌大軍隨時都能進入汴梁城中,終於是坐不住了,率先發難。
齊國起了五萬大軍,奔赴汴梁,想要趁著楊誌兵馬入汴梁之前搶先占據這個京城。
楊誌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第一時間便向高坎做了稟報,想等著高坎下令,他才好領兵直接進入汴梁城中。
然而他最終等到的,卻是叫他繼續固守原地,大軍不得擅動的命令。
最終,楊誌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齊國大軍進入汴梁城中。
隨著齊軍入了汴梁城,齊國國主隨後不久也跟著入了汴梁,同時昭告天下稱帝,北麵最有實力,且幾萬大軍就在汴梁城外的高坎還沒發生,吳、越兩國先坐不住了。
就在齊王稱帝之後不到十日,兩國先後發出了討伐齊國的檄文。
兩國合大軍十萬,浩浩蕩蕩的就朝著汴梁城開赴而來,齊國國主也是立刻起兵迎擊。
三方大軍混戰,高坎卻根本不管他們。
在高坎的眼裏,齊、越、吳三國加起來兵馬不到二十萬,且大部分都是原先羸弱的宋軍地方廂軍組建起來的。
雖然經過這兩年接連不斷地戰事,這些兵馬戰力提升了不少。
可要是和北邊的西夏、金國兵馬比起來,還是差了太多。
也就是他頂在北邊,有他承受著西夏和金國兩邊兵馬威脅,不然的話,所謂三國早就叫人給打得稀碎了。
高坎不在意三國打成什麼樣,甚至故意把汴梁城讓給他們爭,就是想讓他們在南邊混戰不止,好沒有功夫給自己找事。
對於高坎來說,大宋境內的事,始終是宋人自己的事,他們真正的威脅是北邊的異族。
本來他以為,吳國和越國合兩國之力,一同攻伐齊國,就算齊國能支撐一段時間,早晚也會叫這兩國給分而食之。
沒想到最終的結果卻大大出乎他的預料之外。
吳、越兩國的兩軍,在汴梁城外叫齊軍打得潰不成軍,雙方隻戰了三個月,吳越兩軍便不得不退軍。
甚至齊軍趁勢追擊,還占據了不少原本屬於兩國的地盤。
最終無可奈何之下,兩國隻得達成同盟,共同抗擊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