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要有分寸,過猶不及(1 / 2)

作為取經大業的總負責,觀音大士無時無刻都關注著取經隊伍的動向。

這天取經隊伍正剛平安無事的過了一座險山,來到了平陽地帶。那頭豬不知道突然抽了什麼風,讓沙和尚替他挑著擔子,豬八戒則是舞動釘耙,嚇唬白龍馬。

沒想到白龍馬絲毫不害怕豬八戒。孫猴子當然要問豬八戒為什麼突然抽風了,八戒道:“天色將晚,自上山行了這一日,肚裏餓了,大家走動些,尋個人家化些齋吃。”

一聽是這個原因,猴子就幫了豬八戒一把,龍馬雖然不怕那頭豬,可是怕這個猴子呀,如飛似箭,順平路往前去了。

但是這個時候出事了,觀音大士通過伽藍傳來的畫麵一看,唐僧遇到強盜了,一群小小的蟊賊,沒什麼大不了的,連沙和尚都能輕鬆的應對。

沙和尚雖然能輕鬆應對,但唐僧可應對不了,被山賊一頓棒子,老實了。

出家之人不誑語,隻是未到急難處,這不,唐僧也開始誑語了,說他徒弟有銀子。山賊把唐僧綁起來高高吊在了樹上。

這猴子平白無故的興奮個什麼勁?

觀音大士有些納悶,低頭思索了一下。

壞了!猴子肯定是把打死人是沒有功績了,隻有打死妖怪才算是功績這事忘了。

猴子變成一個幹幹淨淨的小和尚,雖然人變了模樣,但聲音沒變,所以唐僧一下就聽出來,這個小和尚是孫猴子變的。

唐僧是個十分自私的和尚,怕挨打,不但想把白龍馬留給土匪,而且還把孫猴子供了出去。孫猴子那句紮心窩子的話“師父不濟,天下也有和尚,似你這樣皮鬆的卻少。”說的還真很有道理。

觀音大士憑直覺感到孫猴子又要逞凶壞事,你看孫猴子跟唐僧說:“好!好!好!承你抬舉,正是這樣供。若肯一個月供得七八十遭,老孫越有買賣。”

不過孫猴子還是哄著騙著,讓山賊把唐僧放了下來,唐僧得了性命,跳上馬,顧不得行著,操著鞭,一直跑回舊路。

這就是這個唐長老的本事,有危險先顧自己,當然了他也知道孫猴子有本事,不怕這些山賊,不過你既然怕猴子傷人性命,你臨跑之前說上那麼一句話不行嗎?

果然,不負眾望,猴子逞凶,殺死了兩個山賊。

猴子當然也不是說上來就殺人,是這幫山賊太過無禮,而且也沒腦子,特別是那個賊頭。前前後後打了孫猴子的光頭好多下,平常欺負人慣了,認為人人都是好欺負的。

最重要的是猴子顯露出法術,而且猴子的金箍棒那麼重,被猴子輕輕拿在手中,那個賊還不知死活的上前來,又打了五六十下。

觀音大士不是想給猴子找借口,實在是這笨賊太不知死活。直到被孫猴子打死了兩個,他們才知道四散奔逃。

打死兩個蟊賊,不算是什麼大錯,也可以說是為民除害。再說了,孫猴子是被打了很多下才出手反擊的,怎麼看也算是個正當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