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甜酥脆的油炸地瓜幹出世後,讓墨水縣多了一種傳統美食。
可是,這種甜而不膩,又香又脆,大人孩子都喜歡吃的美食,隨著三年自然災害的到來,卻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那時候,人們連肚子都吃不飽,哪有心情和閑錢鼓搗零食吃,即便後來生活好轉了,有些人家也隻是在逢年過節時,才會炸上一些解解饞。
老大爺這是因為沈雪梅幫了他,心裏一直過意不去,才炸了自己最拿手的美食感謝她。
東方不亮西方亮,吃著酥脆香甜的油炸地瓜幹,沈雪梅的大腦忽然靈光一現——這不是一條賺錢門路嗎?
“奶奶,您知道地瓜幹怎麼炸嗎?工序繁不繁瑣”?
“不繁瑣,當年廚子炸給我們吃時,我在邊上看過幾次,備好油和地瓜,再有一把擦子和一口鍋就行了,心靈手巧的人,鼓搗幾次就會了”。
“是嗎?那炸一斤地瓜幹要用多少油?能耗多少油”?
“炸一斤地瓜幹得用兩斤油,能耗油二兩左右,你問這個幹啥”?
“我覺得可以把油炸地瓜幹當成買賣做”!
前世,沈雪梅手下的女員工,經常把油炸地瓜幹帶到公司,一邊當零食,一邊代替主食,有些男員工也經常買來吃。
她問過價格,買一斤油炸地瓜幹要花十幾塊呢。
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人們在飲食上並沒多大差別,誰不願意享受美食?
80年代生活剛剛好轉,人們肚子裏大都虧空著,誰不想買點可口又便宜的零食犒勞一下自己?
既然油炸地瓜幹曾是墨水人舌尖上的難忘記憶,為啥不用它喚起人們的回憶?
沈雪梅越想越覺得這個生意可做,而且,這是現階段最適合她做的生意——因為油炸地瓜幹不需要太多本錢。
已是金秋十月,過幾天地瓜就要開始收獲了。
大官莊村每家每戶每年都栽很多地瓜,賈家的地窖裏,去年的地瓜還有不少。
地瓜是現成的,不需要本錢。
油也不成問題,炸一斤地瓜幹用兩斤油,一斤油7毛5分錢,她手裏的本錢買成油,能炸十五六斤地瓜幹。
實在不行,油可以去張富貴家先賒著,他家的油坊可以賒賬。
早些年張家有難時,是賈老太太出手幫他們度過了難關,這個麵子他不能不給。
至於鍋嘛,她不是不做飯嗎?那口鍋先用著。
“奶奶,賣油炸地瓜幹現在正是時候,也是最適合我做的買賣,有您和爺爺幫襯著,我覺得這買賣一定能行”!
沈雪梅熱切地看著賈老太太,希望得到她的肯定。
“你知道一斤油炸地瓜幹要賣多少錢嗎?計算過成本和賺頭嗎?想好要去哪裏賣了嗎”?
賈老太太一連拋出三個疑問。
“我打算一斤賣3毛5分錢,地瓜是咱自家產的,不用算成本。花生油7毛5分錢一斤,炸一斤地瓜幹耗油二兩,不計人工,一斤油炸地瓜幹能賺2毛錢,奶奶您看可以嗎”?
“至於去哪裏賣我也想好了,逢五排十去城關大集,其餘時間去縣城汽車站或者學校門口”。
“你這小腦瓜轉得夠快啊!早就想好了吧”!
看了一眼說話做事越來越有條理,越來越有章法的孫媳婦,賈老太太臉上浮起欣慰之色:
“明天我和你爺爺就開始動手,先炸幾斤看看能不能成功”。
地瓜是現成的,花生油張富貴家答應開著用。
有這些方便條件加持,賈老爺子在老伴的指點下,不到兩天時間,就弄出了酥脆香甜的油炸地瓜幹。
這真是東方不亮西方亮啊!
看著賈老爺子忙碌的身影,沈雪梅覺得她那句“我會讓一家人過上好日子”,不是癡人說夢的屁話。
她早晚會讓那句話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