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那天,沈雪梅如願以償,在城關大集上買到了竹子,竹編材料搞定,所有準備工作宣告完成。
正月二十一日,沈雪梅的竹編生意正式開業。
一大早,六個爺爺就每人拿著一掛鞭炮來了:“雪梅,我們特地去買了紅紙鞭炮,放起來喜慶紅火”。
“謝謝爺爺,我也買了兩掛,也是紅紙的”。
沈雪梅把鞭炮交給李二哥:“二哥,你看看這些鞭炮要怎麼放”?
“放在門口的路上,一字排開,就像你們過年時那樣放”。
“好!那你就準備放吧”。
李二哥把8掛紅紙鞭炮首尾相接,長長的鋪在老賈家大門外的路上時,惹得街坊鄰居紛紛湊過來看熱鬧。
“老賈家這又是要幹啥”?
“要做竹編生意了唄,你沒看見人家昨天買回那麼一大車竹子來”?
“人家還早就雇好人了,你看那六個老頭,都是賈老爺子以前的徒弟”。
“有賈老爺子把關,有沈雪梅在外麵跑銷路,老賈家這竹編生意又要紅火起來了”!
“可不是嗎?賈老爺子那竹編手藝,滿墨水縣有幾個能比的?還有人家那孫媳婦,本事大著呢”!
看熱鬧的七嘴八舌,羨慕著,嫉妒著。
“都閃開,躲遠點,我要點火了,別炸著”。李二哥一邊吆喝著街坊鄰居閃到一邊,一邊點燃了鞭炮。
鞭炮聲炸響時,又一次震動了大官莊村。
看著圍觀的人群,聽著震天動地的鞭炮聲,沈雪梅長長舒了一口氣.
她的竹編大業終於開啟了!
賈老爺子不愧是個人才,作為家族的第13代竹編傳人,他不光技藝超群,名震墨水縣,還是個帶兵高手。
別看他平時溫文爾雅,沉默寡言,一接觸竹編,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不僅精神氣倍增,說話也有了氣勢。
老爺子指揮著六個徒弟幹活時煥發的奕奕神采,讓他看上去頗有大將之風。
六個徒弟在他的安排、指揮下,把一根根竹子,從放料到刮節,再到劈篾、刮篾,一道道工序進行的如行雲流水一般。
作為賈老爺子的高徒,這六個老男人不僅每個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藝,而且個個刀工了得。
憑借一把刀,他們讓那些細細薄薄,縱橫交織的竹篾,在手裏翻飛穿梭著,看得沈雪梅兩眼放光,不住嘴的“嘖嘖”稱奇。
“簡直太神奇了!一根七八米長,直徑10公分的竹子,幾道工序下來,就被分割成一根根粗細均勻的竹篾,爺爺,你們的手藝太棒了”!
沈雪梅一邊兩眼放光地看著爺爺們幹活,一邊小嘴抹了蜜一樣地拍馬屁。
哦,不對,她不是拍馬屁,是真的被爺爺們的超凡技藝驚豔了。
這哪裏是在幹活,分明就是一場竹編技藝大比拚嘛!
“雪梅,別站在那裏兩眼放光了,這才哪跟哪兒呀!你爺爺這些徒弟,當年哪個手藝不是響當當的?等他們編出東西來,你看了還得高興”!
賈老太太把看傻了眼的孫媳婦叫進屋裏。
“要編什麼東西,編多少,你都想好了沒有?要說個具體數出來,你爺爺他們放料時好心中有準備”。
要想會,跟著師父睡,賈老太太和賈老爺子夫妻這麼多年,在竹編這行,也算是半個行家了。
她除了編不出東西來,料理打算比老頭子還要周到。
“奶奶,先編蒸籠、淘米籃、竹筐、竹籃這幾樣吧,多編蒸籠,到大集天能編多少是多少,越多越好,其它的可以少編點”。
剛接觸竹編,沈雪梅還沒來得及深入研究,她現在想到的,隻能是在大集上看到的這幾樣。
墨水縣的竹編行業在70年代後期被迫掙斷後,各種竹編用品便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雖然這兩年有些腦袋活泛的人又開始鼓搗竹編,但他們都是小打小鬧,編出來的東西也都是些普通的大路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