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Daily 3-放下嫉妒,放下虛榮心(1 / 1)

常言道“死要麵子活受罪”,很多時候放不下麵子因為麵子問題,活活多受了很多罪。這其實是虛榮心作祟,讓麵子似乎顯得很重要,受虛榮心的驅使,過於以自我為中心,在需要放下的時候,難以接受現實,最終麵子沒保住,“裏子”也被一覽無餘,落得不盡人意。

人多多少少有一點虛榮,這可以看做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理性的攀比心理可以看作是適當的、具有積極意義的,它能激發人的上進心和動力,使人進步,可以在理性意識的驅使下克服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困難,奮勇前進。但是,往往就是在最初這種積極的、理性的攀比下,獲得了勝利的成就感,逐漸從這種成就感中迷失自我,不自覺地落得一種盲目跟風、盲目攀比的習慣,慢慢缺少了尺度,變成一種不正常的攀比心理。最終在這種攀比心理的驅使下,麵對比自己差的,要去追尋勝利的成就感,麵對比自己好的,想方設法讓自己“不落下風”,使得因為一點點差距忙前忙後,既折磨了自己,又在尋找勝利的成就感中磨礪了他人的自信心,折磨了別人,落得不討好處。

人的一生是為自己而活的,是用初心來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不是為了一味地受外界環境的幹擾,讓自己徒增煩勞,做一些有害而無益的事。放下攀比心,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少些對比就少些傷害。適當放下麵子、放下嫉妒,時常審視自己,撇開外部環境的幹擾和迷惑,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自己最初的追求是什麼,現在距離它有多願,如何去實現它,去追尋實現自己的自我價值。

生活中,不少人有一種消極的、不健康的心理情緒,不希望別人過得比自己好,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心裏會難過。這就是嫉妒。

在社會各類群體中,普遍存在嫉妒心理,比如有的人比自己有權有錢,有的人比自己升職快、加薪多,有的人住房比自己大了,有的人車子比自己好,有的人學習成績比自己優秀,有的人家庭背景比自己優越……

嫉妒者往往以對方為參照係,或同一年齡段,或同一學校、同一屆畢業;或同一行業,或同一單位。所以被嫉妒者往往是熟人,同事、同學、甚至親朋好友……一般對熟人的成就或光鮮亮麗之處容易產生嫉妒。若是匆匆過客,羨慕一番,相安無事;若是長期接觸,又不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就可能將羨慕演變成嫉妒。

嫉妒者大多心胸狹窄,而又爭強好勝;虛榮心強,而又喜好攀比。仔細分析: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人。每個人因環境、條件、機遇、努力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多年下來,有的人走得比較好,發展得比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為了世俗所謂的成功人士。當然有的人還很一般,雖然一般但他心態好,這樣的人依然生活快樂。然而有的人則不然,不能正確對待,於是便產生嫉妒心理。而嫉妒者一般隻看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麵,卻不知道別人為此默默地付出的一麵。他們總覺得別人的成就輕而易舉,自己隻是缺少機遇。然而,若機遇真的來了,這樣的人或許依然會錯過。況且被嫉妒者,他們可能也有某些不足甚至缺憾,隻是你不知道罷了。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壓力和難處。你嫉妒別人,可能別人也羨慕你。這也正如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在《錯覺》一詩中所描述:河的此岸暗自歎息,“我相信,一切歡樂都在對岸。”河的彼岸一聲長歎,“哎,也許,幸福盡在對岸。”可是話又說回來,我們每個人的手指都有長短,人與人之間總會有差異,而且永遠有差異。你可能這方麵比較好,他那方麵比較好;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好,也不可能什麼都不好。有差異、有高低,是相對的;正是由於這些差異,構成了多元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