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自從把國政托付給鮑叔牙後,依照管仲的遺言將易牙、豎貂和開方三人逐出朝去,但從此身邊總覺的缺少了點什麼,心中老是空蕩蕩的,有一種落寞之意,就連吃飯時都覺得飯菜總是不合自己的口味,難以下咽。長衛姬見狀趁機在一旁對齊桓公說道:“自從易牙三人被逐走以後,您身邊的侍衛和大臣們都不能領會您心中的意圖,讓您整天感到不開心。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把他們召回呢?”齊桓公說:“寡人也想讓他們回來,但鮑叔牙能同意嗎?”長衛姬說:“君上可以飯食不合口味,難以下咽為由先把易牙召回,然後其他二人也就好辦了。”齊桓公聽信了衛姬之言,於是就召易牙回宮為自己掌廚。鮑叔牙見此對齊桓公說:“主公難道忘了管仲的話了嗎,為何又把易牙召了回來?”齊桓公說:“別人做的飯菜無滋無味的,寡人實在是難以下咽。再說了,易牙、豎貂和開方三人離開之後,寡人總覺得身邊像少了什麼似的,我看他們三人對國家也不會有什麼危害,仲父說的也許是有點過於誇大了吧。”因此不聽鮑叔牙之言,又陸續將豎貂和開方二人召回朝中重新就職。鮑叔牙見齊桓公如此不聽勸說,鬱悶成疾,不久便得病去世了。鮑叔牙去世後,易牙、豎貂、開方三人從此就開始變的肆無忌憚,欺齊桓公年老,把持朝政,專權獨行。
齊桓公七十三歲這一年,得了一場大病,從此臥床不起。易牙和豎刁二人見齊桓公的病情日見沉重,再無好轉之日,於是就就命人緊守宮門,並假傳君命,任何人不準進去。隻等齊桓公一咽氣,便舉兵起事,擁立公子無虧為君。
齊桓公獨自一人靜靜地躺在床上,睜開眼瞧瞧,隻見四周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已經好幾天了,滴水未進,感到又渴又餓,喊了幾聲,無人回應,自己想掙紮著爬起來,怎奈渾身無力,難以下床。齊桓公躺在床上,回想著自己以前雄霸天下、傲立諸侯,是何等的英武,不想到頭來卻是落得如此下場,臨終之際,身邊連個陪伴的人都沒有。想到此處,齊桓公禁不住淚流滿麵,連連歎息。就在這天夜裏,齊桓公在滿腔的悲憤和饑餓難耐中離世而去。
齊桓公有六個兒子。第一位公子無虧,是長衛姬所生;第二位公子元,是少衛姬所生;第三位公子昭,是鄭姬所生;第四位公子潘,葛贏所生;第五位公子商人,是密姬所生;第六位公子雍,是宋華子所生。六位夫人之中,長衛姬侍奉齊桓公的時間最長;六位公子之中,公子無虧的年齡最大。齊桓公死後,宮中大亂。齊桓公的幾個兒子為爭奪君位,各自勾結黨羽,互相殘殺,致使齊桓公的屍體停在床上六七十天無人收殮,屍體腐爛生了蛆,慘不忍睹。易牙和豎貂帶著二百多名宮中衛士殺向東宮,要擒拿世子昭,世子昭連夜倉惶逃往宋國。易牙和豎貂見世子昭已逃走,便扶立公子無虧繼承了君位。公子開方見易牙和豎貂擁立公子無虧繼承了君位,就對公子潘說:“既然可以立公子無虧為君,為什麼不可以立公子您呢?”於是就糾集家丁和一些亡命之徒,搶占了朝堂右殿,要立公子潘為君。公子商人和公子元見狀商議說:“我們都是先君的骨肉,江山人人都有一份,公子潘既然占據了右殿,我們就合夥占據左殿。世子昭如果回來,大家都讓位,世子昭如果不回來,我們就把齊國平分為四份,每人一份。”於是二人都各自帶著人馬列隊而來,把左殿也占據了。易牙和豎貂懼怕其他三位公子人多勢眾,緊緊守住正殿,不敢出兵進攻。三位公子也懼怕易牙和豎貂權勢強大,各自堅守軍營,小心提防。後人有詩為證:“鳳閣龍樓虎豹嘶,紛紛戈甲滿丹墀;分明四虎爭殘肉,哪個降心肯服低?”公子雍平時膽小怕事,見此架勢嚇得逃往秦國去了。
兩個多月過去了,老臣國懿仲和高虎商議說:“幾個公子隻知道爭奪君位,不知道為先君安葬,今天我們就是拚上老命,也要讓他們先把先君安葬了。”高虎說:“光我們兩個去肯定不行,不如我們把朝臣全都召集起來,一齊去朝堂之上,共同推舉無虧主持葬禮如何?”懿仲說:“世子不在,無虧是長子,無虧主喪是理所當然,就這麼定了。”於是二人各自分頭去召集群臣,然後大家身穿喪服,一起來到朝堂。豎貂見懿仲和高虎帶領著眾臣身穿喪服一起趕來,急忙上前攔住問道:“老大夫和諸位大臣這是何意?”高虎回答說:“幾位公子彼此相爭,沒有終了之時。我們此次前來,專門請無虧主持喪事,沒有他意。”豎貂聞言說道:“既是如此,諸位請進。”高虎把手一招,懿仲和眾大臣魚貫而入,來到朝堂之中。高虎向公子無虧說道:“父母的恩情,像天地一樣大。做兒子的,在父母活著的時候要尊敬他們,在父母去世的時候,要安葬他們。現在先君已經去世六七十天了,尚未入棺,公子雖占據正殿,於心何安?”言罷群臣皆跪地而哭。公子無虧憤怒的埋怨說:“我知自己不孝之罪,堪比天大。我不是不想為父君發喪,這都是公子元他們幾個逼的。”懿仲說:“世子昭已出奔他國,公子您是長子,如果您能主持喪事,收殮國君,君位自然屬於您。公子元他們雖然分別占據偏殿,老臣當以大義責備他們,哪一個敢與您爭?”公子無虧說:“希望如此。”高虎於是吩咐易牙和豎貂仍舊守住殿房,眾公子凡是披麻戴孝前來的便放入宮中,如果是帶著兵器前來,立即抓捕,將其問罪。又讓豎貂先到齊桓公臥室,安排入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