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曹宋之行(1 / 3)

魯侯魯僖公接到楚成王派人送來的書信,得知宋襄公被楚國扣押,宋國突遭楚軍討伐的消息後,心中大驚,急忙趕往盂地去會見楚成王。

楚王見魯侯來到,十分高興,立即召集眾諸侯舉行會盟。楚國將軍成得臣首先向眾人說道:“宋公以弱小之國,不自量力,妄圖坐擁盟主之位,一領諸侯。先囚禁滕國國君,後又殘殺鄫國國君、並又領兵攻伐曹國,狂妄至極,其罪可誅,所以他現在已經沒有資格來坐盟主之位。因此,這盟主的位置就由我楚國的國君來坐了,大家有沒有異議?”陳、蔡、許、曹、鄭五國國君聞聽雖然沒有人敢來反對,但也沒有人表示讚同。五位國君默不作聲,都拿眼去瞅著魯侯,大家都想先聽聽魯侯的意思,而楚成王和成得臣也在拿眼盯著魯僖公。魯僖公環視了一眼眾人,不慌不忙地開口說道:“過去齊桓公尊周攘夷、扶弱救危,以仁德而服諸侯,使天下歸心。今楚以兵威劫持宋公、攻伐宋國,怎麼能讓天下諸侯心服?楚國若放了宋公、退兵回國,象齊桓公那樣以仁義號召天下,我等怎敢不聽從楚王的命令呢?”陳、蔡、許、曹、鄭五國國君聽了紛紛點頭讚同說:“魯侯說的對。”楚成王見狀說道:“魯侯以盟主大義責備本王,本王豈能違背呢?”於是傳令將宋襄公釋放,請他前來與諸侯相見。宋襄公雖然又羞又怒,滿肚子不高興,但不得不強裝笑臉,向楚成王和眾諸侯以表謝意。然後楚成王以盟主身份,主持會盟。會盟完畢,諸侯們各自回國。宋襄公知道宋國已經立公子目夷為國君,便沒有再回都城,獨自一人去了衛國。公子目夷聽說宋襄公去了衛國,便親自到衛國向宋襄公說明了自己代理國君,不過是為了對付楚國所作出的權宜之計,並對宋襄公說:“如今楚兵已退,主公您也被釋放,臣請您回宋國繼續做您的國君,我目夷仍然還是您的臣子。”宋襄公聽了十分感動,於是就和公子目夷一起回到了宋國。

宋襄公回到宋國以後,一直對楚國在盂地盟會的行為懷恨在心,發誓要報複楚國。到了第二年春天,一心追隨楚國的鄭國國君帶著重禮去楚國行朝拜之禮,甘願向楚王俯首稱臣。宋襄公得知後大怒,決定先拿鄭國開刀,給楚國一點顏色看看。於是讓公子目夷輔助世子守國,自己親率大軍去攻打鄭國。鄭文公得知宋國大軍前來討伐的消息後大為震驚,連忙派人向楚國求救。楚成王見鄭國派人前來請求救援,立即命令成得臣為大將,鬥勃為副將,起兵伐宋。楚國大軍沒有直接去救援鄭國,而是直接奔向宋國的都城睢陽。

鄭國軍隊堅守不出,等待楚國援軍前來。宋國大軍幾番攻城,毫無進展。宋襄公正與鄭軍相持不下,忽有公子目夷派人前來報告說:楚國大將成得臣、鬥勃率軍犯宋,直向都城睢陽撲來。宋襄公聞聽大驚,急忙下令撤軍回宋。宋軍晝夜兼程,來到泓水南岸,紮好營寨,準備在此截擊楚軍。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楚軍的目的是救援鄭國,我們現在已經從鄭國撤兵回來了,如果派人去楚營講和,楚軍可不戰而退。”宋襄公不聽,命令軍隊擺好陣式,等待泓水對岸的楚軍前來。眼看著楚國兵士一波一波的下了河向宋軍陣地迎麵而來,公孫固又向宋襄公獻策說:“趁楚兵還沒上岸,我們可以弓箭對其進行截殺,楚兵必會傷亡慘重,然後我軍衝上前去廝殺,定會擊退楚軍。”宋襄公說:“我們是堂堂仁儀之師,怎麼能乘人之危而出擊?還是等他們都渡過河來,擺好陣式再交戰。”等楚國大軍全部上了岸,擺好陣式,宋襄公這才下令攻擊,兩軍一交鋒,宋軍被楚軍殺的如落花流水一般節節敗退,死傷慘重,宋襄公右腿中箭,不能站立,公孫固背起宋襄公,拚命殺出重圍,逃回都城。宋國人都怪罪宋襄公錯失了擊敗楚軍的良機,宋襄公爭辯說:“君子不會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會擒獲年老的人。古時候率軍征戰,不以險要的地方阻擊敵人。寡人以仁義用兵,怎麼能攻擊還沒有擺好陣式的敵人?”公子目夷說:“主公不懂用兵之道。強大的敵人因為地勢的狹窄擺不開陣式,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這時候對其加以攔截並進行攻擊,難道不可以嗎?即便是這樣,還要擔心能不能取勝。對於侵犯我們的敵人,無論是年少還是年老,都應當把他們俘虜回來,管他頭發白不白呢。對兵士講明恥辱,教導他們作戰是為了殺死敵人,捍衛自己的國家和保護自己,敵人受了傷還沒有死,為什麼不可以再次對其進行攻擊?對敵作戰要利用有利條件,擊鼓是為了鼓舞士氣。所以利用有利的條件去阻擊敵人,擊響戰鼓去攻打還沒有擺好陣式的敵人,都是完全可以的。你對敵人講仁義,敵人卻不會對你講仁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