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買地(1 / 2)

吃完飯,我請大夥共同討論接下來應該怎麼開展生產勞動。我原本以為,大夥餓肚子是因為連年天災以及這個時代生產力落後導致糧食產量太低,但是聽完了大夥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我這才明白,其實這片土地的糧食產量並不低。雖然明末連年遭受天災,但是這片土地上的糧食年產量,平均每畝2~3石還是有的,也就是大約200~300斤,而明朝官方每年征收的田賦總數,僅僅是每畝不足十斤稻穀,可謂是微乎其微。那麼為什麼農民會餓得活不下去呢,相反,為什麼地主家裏的糧食卻多的很?因為地租太高了。明末地租,最低的達七成,最高的達九成!也就是說,農民辛苦一年收獲的糧食,有七成~九成要交給地主,剩下半成交給政府,自己手上最多隻剩下兩成半,最少的隻剩下半成!

聽完了大家的議論,我原本準備建議大家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熱情一下子蒸發掉了,大夥全年租地所得的,根本不能維持生存!大夥議論完了之後,也全都悶悶不語。

租地耕種這條路走不通,光靠狩獵又養活不了這麼多人,鼓動大家造反也不可能。如果這幫人願意造反,早就跟那些造反的人一起走了根本不用等到今天。怎麼辦,要麼我自己單幹,要麼我幫大夥買塊地。

我不能單幹,因為單個人在這個時代是無法生存的。在這種亂世,無論單個人多麼富有或強壯,都必須尋找一個團體做依靠,大家必須抱成團才能在亂世裏生存。皇帝和大大小小的地主們,正是依靠和抱緊他們所武裝和豢養的士兵們來共同剝削農民,然後用剝削農民所得到的財富進一步武裝和豢養這些士兵們,然後進一步共同剝削農民。而我,絕不願意投靠地主階級去和地主的士兵們抱成團剝削農民兄弟,所以這兩個團體既然隻能二選一且我必須選一不能單幹,那麼我就隻能投靠農民兄弟,必須和農民兄弟們抱成團,我才能夠在這個亂世生存,而當務之急就是幫這些善良到不願意造反的農民兄弟們買塊地。

那麼買地的錢從何而來?再去賣詩?有錢的達官貴人不願意搭理咱,願意搭理咱的讀書人卻沒有錢。思考了一陣之後,我決定賣藥。

花費一天時間,我采摘了大量的黃花蒿,然後陰幹,研成粉,拌在丸子裏。沒錯,這就是藥丸,而且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和速效藥。雖然此藥配方是來自晉代葛洪著《肘後備急方》中記錄的40多個治療瘧疾的辦法其中的第2個“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然而葛洪所記載的藥方由於沒有明確指出應該選用青蒿之中的“黃花蒿”品種,因而在曆史上長期湮滅,一直要到1971年這個藥方才被中國重新發掘驗證並去偽存真,用以造福全世界。

第二天一早,我請了幾位兄弟陪我再去鎮上,我挨家挨戶地詢問有沒有打擺子病人需要治療。

“打擺子”是瘧疾的俗稱,是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性寄生蟲病。臨床表現為:典型發作者,先發冷發抖,皮膚起雞皮疙瘩,麵色紫紺,半小時到1小時體溫迅速升高,頭痛麵紅,惡心嘔吐,全身酸痛,神誌模糊,胡言亂語,持續4-8小時後體溫下降,全身出汗,部分患者口鼻出現皰疹,日久未治者可並發鞏膜黃疸、貧血、肝脾腫大等疾患。非典型發作者體溫可達42°C,昏迷,惡性發作者劇烈頭疼,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精神錯亂,腹痛腹瀉,抽搐昏迷,偏癱失語。寒冷型者有出汗、體溫和血壓下降等特征,如不及時搶救則愈後不良。而且瘧疾還會傳染,所以這種病十分凶險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