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以為,為了安撫清軍,多鐸一定會提出苛刻的條件,沒想到竟然是要求和我結拜,到目前為止,多鐸給我的印象總的來說不錯,算得上一條好漢,但是按照後世曆史所載,此人殘暴,眼前有揚州十日屠城的危機,接下來,按照後世曆史,其部下還將在江南犯下江陰屠城和嘉定三屠等累累血案,所以我就說,感謝豫親王的美意,之前在歸德和今日在此兩次會麵,豫親王算得上是一條好漢,令我十分欽佩,但是結拜之事豈能用揚州城百姓做為交換條件,請豫親王換個要求。多鐸聽了一愣,過了一會兒哈哈大笑,說結拜之事的確應該雙方出自真心,看來是本王莽撞了。
接下來多鐸提出要我們書麵承諾歸順大清國,我心說隻要不禍害老百姓,名義上歸順什麼國我都無所謂,但是去年十月初召開的那次政治協商會議上,根據地55萬鄉親共241個駐地的482名代表們立場不一致,絕大多數代表提議以我為首領獨立樹旗,其餘代表則有的提議尊奉南明,有的提議尊奉李自成,有的提議尊奉白蓮教聖母,有的提議尊奉伊斯蘭教法,另外還有一些比較離譜的提議,並且各方都認為自己的立場是最神聖的,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因此都不同意少數服從多數,都不同意搞投票表決,並且當時沒有提議歸順大清國的,所以我現在也不能答應他歸順大清國的要求。但是此刻對方已經連提兩個要求,如果我都拒絕,尤其是拒絕歸順這一條,恐怕立刻就要談崩了,咱現在4211人沒有實力和二十萬清軍死磕,而且當務之急是避免發生揚州十日屠城慘案,所以思考之後,我就說我個人可以在名義上歸順大清國,隻要大清國不騷擾歸德的老百姓,那麼我現在可以保證歸德的55萬鄉親們嚴守中立,絕不與大清國為敵,至於55萬鄉親們是否願意歸順大清國,我現在不能做主,要回到歸德之後才能決定。多鐸聽了之後回答說,本王隻須你本人書麵承諾歸順我大清國即可。我心說,也是啊,要知道自上古以來直到這個時代,百姓從來都是視領袖有如神明,唯領袖一言以決,所以我本人答應歸順就已經足夠。
接下來多鐸命人擬好一份歸順文書,此刻為了揚州百姓,也說不得了,我就在文書上按了指印。接下來多鐸爽快承諾破城之後不傷害揚州城的百姓,我說感謝豫親王承諾,如今我心願已了,就此告別,說完我派了一名兄弟快馬去通知等在後麵的3850名兄弟們立刻向我靠攏,多鐸也派人快馬通知前麵的清軍讓開一條西去的道路。很快兄弟們都跟了上來,前麵的清軍也閃開了一條道路,我和多鐸並馬前行,騎兵第一連的352名兄弟護在我的身側和身後,滿洲正白旗的五百重騎護在多鐸身側和身後,再往後是3850名荷槍實彈的兄弟們,前方三裏外的清軍刀出鞘、箭上弦,人馬肅立,嚴陣以待,當中閃開一條通道,在清軍陣中形成的通道縱深達一、二裏地,此刻西門外的清軍已經全部聚齊,足足有二十萬人,如果雙方真要發生死磕那咱還真是突不出去。
接下來大夥一路穿過肅殺的人牆,來到人牆外麵,我說豫親王請留步,我們就此別過,望豫親王珍重,但是多鐸執意要送,接下來多鐸和五百重騎又陪同兄弟們繼續送出了一裏多地,多鐸說本王軍命在身不能遠送,與你就此別過。此刻兄弟們已經走出清軍包圍圈,多鐸身邊隻有五百重騎,而我身邊除了36名偵察人員之外的其餘4175名兄弟全部在此,此刻雙方強弱已經易勢,我再無後顧之憂,為了江陰、嘉定,以及江南其它各地的老百姓,我趕緊說我還有一個請求希望豫親王答應,多鐸說你隻管說來,我說希望豫親王承諾將來攻破江南各城之後不傷害老百姓。多鐸考慮了一會,說如果有據城逆命者,不殺何以立威,不懲何以讓本王服眾。我聽了一愣,心說也是啊,這個時代沒有人道主義的概念,我這個要求的確讓多鐸難以服眾,這次多鐸承諾攻破揚州城之後不傷害老百姓,那是因為我在歸順文書上按了指印,等於拿我們根據地幾十萬人的歸順換揚州幾十萬百姓的性命,接下來我要他承諾不傷害江南的老百姓,恐怕也得給他相應的好處,所以我趕緊說隻要豫親王承諾在江南各地破城之後不傷害老百姓,那麼我就承諾以火器軍做為豫親王在大清國的後援。此刻聰明人應該能夠聽得出我的言外之意是如果你多鐸不答應我的要求,那麼我就支持你的政治對手,例如肅親王豪格,鄭親王濟爾哈朗等人,而且我這麼做不算背叛大清國。所以多鐸聽了之後一愣,過了一會兒笑著說本王答應你便是,不過本王說過的結拜之事依然算數,你給我記住了。我哈哈一笑說多謝豫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