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廟的早飯十分簡單,酥油茶配糌粑,聞起來奶香濃鬱,但張扶靈不喜歡吃奶製品,所以她隻是端著那個木碗,舉起來又放下,試圖說服自己嚐試一下當地特色。
畢竟四舍五入,這也算是張起靈老家了。
這種感覺是很奇怪的,你認識了一個人很久,然後突然有一天,順著他的來路回顧他的過去,見到他生活軌跡中的其他人,那種時間和地域帶來的奇怪的感動和震撼,會讓你不敢輕舉妄動。
最終在這種奇怪感情的束縛之下,張扶靈皺著鼻子,像喝藥一樣,把一整碗酥油茶硬灌了進去,然後她就安靜地坐著,等張起靈來找她。
昨天下午,張起靈告訴她,這座廟明麵上是修行聖地,但實際上是張家的一個產業,用於收集和記錄西部地區信息的其中一個暗哨,不過廟裏大多數喇嘛都並不知情。
張家當年在這裏設立了一個職位,就像張起靈是族長名一樣,負責在這座廟裏記錄並等待張家人的喇嘛的稱謂也被一代代傳下來,被稱為德仁。
他們從接任這個職務之後就一直守在喇嘛廟裏,等待張家人的到來,然後在合適的時候收下唯一的徒弟,在他死後接任德仁的稱謂。
這種模式張家運行了很久,幾乎國內所有地區都有他們設立的暗哨,這些人算是張家的外家人,身上並沒有張家人的血統,隻是普通人。
所以當上一任德仁喇嘛突然暴斃在檔案室,並且他還沒有收下弟子,德仁這個稱謂就中斷了。
他們昨天去見的那名喇嘛,幾十年前曾經與張起靈有過一麵之緣,機緣巧合之下了解了一些內幕,算是張起靈的故人,幫助他整理收集檔案,但由於各種原因,對方並沒有繼承德仁的稱謂。
張扶靈就說,那也是當然的,畢竟接受了張家人給的名號,就得給張家賣一輩子的命,這玩意兒就和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似的,又沒有什麼實際好處,是個正常人都知道這買賣不劃算。
張起靈聽完這個抱怨之後沉默了很久,告訴她,廟裏的所有香火收入都歸德仁所有。
張扶靈不屑,這麼一個雪山裏的喇嘛廟,一年能有多少錢。
張起靈當時沒有回答,後來張扶靈從張海客那裏聽到具體金額後,恨不得自己留下當德仁,第二年張海客就成為了這裏的德仁。
總而言之,張起靈翻看了這幾年裏這位大喇嘛收集記錄的這裏的異常,其中有一條讓他十分在意。
幾十年前,他追著董燦的腳步來到這裏,查到了一個特別的混血族群,康巴洛。
特別是由於這些人並沒有明顯的混血特征,也沒有言靈能力,但是卻奇跡般的擁有精神抗性,在他們祭祀的廟宇入口處的湖裏有一大片串聯起來的六角銅鈴。
中間經曆了一些事情,張起靈和對方達成了協議,每年由康巴洛人收集這裏一些奇怪靈異的信息送到大喇嘛這裏,然後再由大喇嘛編撰成冊,他每十年來處理一次。
約定十年,是因為十年差不多是他在國內跑完一次的時間。
張家現在沒有其他人能幫忙,他就隻能自己全國奔波處理這些事。
張扶靈聽到這裏,暗歎,這究竟是什麼天選打工人、無敵卷王,自己一個人幹了幾百人的活,除了一個掛名的CEO職務,手下愣是一個人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