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何家(1 / 2)

翌日下午,一行人便到了府城,許是因為他們青壯男子居多,一路還算太平。

博陽府城牆高聳,城門口人流商隊絡繹不絕,審查完路引、交完入城費用,便順利進城了。

大魏有規定,離鄉超過百裏便要攜帶路引,標明戶籍、身份,附近村鎮的民眾自有當地戶房另行管理入城之事。

這樣看來,府城比平寧縣規則嚴明得多。

方家父子一進城便道有親戚家可借住,直接告辭離去了。

蘇正文知道方舉人的太太原本就是府城人,便也不擔心,隻與他二人約定四月十五那日在府學門口相見,也方便屆時作保。

蘇家眾人本待去找一家離府學近些的客棧,卻被何父攔住了,

“府試在即,來往考生也多,如今時日早還好說,再晚幾日怕是喧鬧得很,諸位小公子溫書也多有不便。我家在府城有座宅子,離府學不算遠,坐馬車不過兩刻鍾。雖說小了點,擠一擠也住得下。”

眾人自然百般推拒,奈何何家父子盛情難卻。

何軒也道,“客棧的飯食再好,也不如自家的精心,咱們幾個寒窗多年,要是壞在這一節,豈不是得不償失?再說同住一處,咱們也好交流交流學問,省得還要跑大老遠。”

這倒也是,蘇正文想到自己當年考試時,也不是沒見過考前吃壞肚子、不得不次年從頭來過的考生。

且這兩日相處下來,何父也著實不是那等虛情假意的商賈,便拍板應了下來,隻是正色道,

“既如此,老夫就卻之不恭了。不過借宿之事咱們不與何老弟客氣,每日飯食花費還請務必收下,否則我們是斷斷不敢上門叨擾的。”

他不是那等不理俗事的文人,每年有學生府試院試都會跟著過來,何父肯讓他們借住,已經替他們省了一大筆開銷了。

須知離府學稍近些的客棧,上房每日便要一兩銀子,中房也要500文,下房狹窄逼仄不說,即便與人合住,也要400文一晚,比平寧縣足足高了兩倍。

遠些的自然沒這麼貴,但又會造成許多不便,來前大家銀錢自然是帶足了的,可若能省下來,孩子們又能多許多便利,何樂而不為呢?

何父本想說些許飯錢不算什麼,但見大家都堅持,便也沒再反對。反正這幾日幾個孩子也不能頓頓大魚大肉,一日三餐也花不了幾個錢,便琢磨著待考完再做東請大夥好好吃一頓。

蘇正武一家沒人考試,但此行要照應蘇惟生,見二哥已做了決定,便也一家子跟了去。

況且何父對博陽府雖不及平寧縣熟悉,卻也有幾家鋪子在,置產之事也得勞煩他打聽一二。

蘇惟生見何父偏等方家父子走了才說這事,也知這位對那兩個清高的也頗為看不上,不禁有些好笑,私底下與蘇惟嘉等人道,“何伯父還真是個妙人!”

幾個少年都深以為然地點頭。

一進門前那條足以令兩輛馬車並行而過的巷子,蘇家眾人便知,何父真是太謙虛了!這哪是個小宅子,說是別院也不為過了!

因魏典有規定,平民百姓的門庭不得三間五架,也不得漆朱門。何家這兩扇寬闊高大的烏頭大門上便隻鑲嵌著幾排古銅門釘,空白處貼了兩張氣派的門神,兩邊還掛著兩個大紅燈籠,上頭畫的是桂花圖樣。

宅子足有四進,別說蘇曹兩家這九口人,就是再來上數十個,也不會住不下。

何父敲開大門,在門房的帶領下引著眾人邁下台階,穿過長而直的甬道朝正廳行去,神色間頗為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