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喜樂(1 / 2)

蘇茂謙、蘇惟生與曹承沛本想跟胡氏母子一起搬到田莊——住在族親家裏,總比非親非故的何家來得名正言順。

何家父子卻苦苦挽留,“幾個孩子每隔兩日便要去杭大人府上的,住在莊子上每日一來一去的得費多少功夫?院試在即,有這時間還不如多看兩本書呢!不妨就在家裏住著,也就幾個月,又不是住著就不走了!要實在過意不去,每家拿個二兩銀子當租金便可。”

又說蘇正武,

“瞎客氣個什麼勁兒?蘇老哥不是打算接伯父過來住麼?你自己倒皮糙肉厚,伯父那麼大年紀了,能不細致些嗎?屋子要不要修繕,家什要不要重新置辦?一兩日就能弄好麼?再說人來人往的,嫂子縱再不拘小節,也不能不畏人言,倒不如讓嫂子跟侄子也暫且住下,待修繕好了通通風,再一家子一起搬過去,豈不更和美?”

蘇惟嘉這些日子跟蘇惟生幾個已經混熟了,也不太樂意自個兒搬去莊子上,聞言便期待地看著自家爹娘。

行吧,何父也算是把大夥都說的沒了脾氣,便索性答應下來,各家硬把租金與這些日子早算好的飯食費用都塞到何父手裏,這才作罷。

與住客棧的巨大花銷相比,二兩銀子著實不算什麼了,何父也就是想讓他們住個安心而已。

又領了這麼大個情,蘇正武都險些當場與何父結拜了。

待蘇正文等人回了平寧縣,胡氏母子忙著修繕田莊的宅子,蘇惟生幾個則又開始了埋頭苦讀。

說是苦讀也不盡然,不過杭知府每過兩日便要出個題目讓他們與杭君諾一起做文章,每每被噴個狗血淋頭,卻也都是受益匪淺。

待過了些時日明顯有了進益,便讓他們與杭君諾一起,去了府衙的六房幫著做些雜事,美其名曰,“躬行文章之道。”

杭氏擔心幾人誤會杭知府大材小用,還專程把他們叫去說了一番話,

“別小看這三班六房,三哥初上任時,可費了不少心思收攏。吏員皆是本地人,在有的事情上,縱使你們杭大人親至,也沒他們說的話好使,略交好些也沒壞處。”

這是自然,在此之前杭知府的師爺已向他們普及過:六房效仿朝廷六部,分為司吏、司戶、司禮、司兵、司刑、司工,分管政令下達、輔助一地主官處理大量日常事務,民間土地、賦稅、獄訟等都得與他們打交道。

俗話說“流水的官員鐵打的吏員”,稍微軟弱些的主官甚至會被架空,三班六房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杭知府打發他們過來,一來是學著做些實事,以免變成迂腐不通俗物的書呆子,二來也多看一些這其中的門門道道,日後無論辦事還是為官,都不至於被下頭的人蒙蔽。這番栽培委實算得上用心良苦了。

便是麵上正人君子、實則最油滑不過的蘇惟生,也說不出半個不字來。

幾個少年無以為報,錢物什麼的杭知府也不缺,思來想去,除了上門時帶些糕點吃食,便兩人輪流,每日清早去城郊的彥雲山上取第一桶泉水,給杭知府烹茶用。

後者平生一大愛好便是煮茶,得了好水美滋滋道,“平生沒收半個弟子,卻提前享受了弟子的服侍,豈不美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