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笑笑鬧鬧地到了七月中旬,過完中元節,蘇正武才大包小包地回到府城。帶的多是各家給帶的東西,吃的穿的用的,銀兩自不必說。
平日幾個少年住在何家花銷雖少,進進出出卻也或多或少要給下人些打賞,便是府衙和三班六房,雖有杭大人的麵子在,也少不得要各處打點一二。
便是同來的蘇老爺也笑道,“哪怕當個書吏書辦,學問也大著呢,甭看你們一個個滿臉聰明勁兒,辦起雜事來卻未必有人家周到。且多看著吧!”
他老人家近來看著卻比前些日子精神得多,臨行前還受了蘇正文一通埋怨,
“勸了這些年也沒見您挪個步子在兒子家住一住,阿武一回來就跟著跑了!可見老話說得對,小兒子還真是您的命根子!”
偏蘇正武還一臉得瑟,“城裏寬門大院的,哪有莊子上自在!以後要是想爹,就隻能勞煩二哥多往府城走一走了!”
蘇正文也是知天命的人了,眼下身手卻靈活得很,半點看不出平日持重的夫子樣,抬腳就踹。蘇正武順勢往老爹身後一躲,兄弟兩個加起來都快到百歲,直繞著蘇老爺你來我往,險沒把老爺子骨頭搖散架。
不過蘇老爺見兩個兒子這把年紀還為自己吃了一回醋,那心裏也是很得意的。因此一路上紅光滿麵,便是坐了近兩日的車,也沒見多疲倦。
蘇正德一家與蘇慧本以為兒子中了童生便要回去,誰知偏被留在了府城。不過縱然再沒見識,也知道能得昔日進士老爺的教導對孩子們有多大好處。
因此即便心中牽掛,也隻在信中叮囑各自的兒子“注意身子”、“多聽多看,少給知府大人添麻煩”雲雲,連家中事情都說得少,生怕兒子在外掛念。
蘇老爺一來,便跟蘇正武一家搬到了已修繕好的田莊上。蘇惟生幾個得空也時常過去請安,偶爾還帶著杭君諾與林鈴兄妹過去走一走,沉寂已久的莊子一下子就熱鬧了起來。
隻是還沒熱鬧幾天便到了七月二十三,蘇惟生幾個童生出發去郡城的日子。
院試八月初三開考,大家都要提前過去張羅。
因這次同行的人多,一行親長便隻去了曹姑父與蘇正文,另外忠伯帶著何軒的兩個小廝一路照料,蘇茂謙身邊跟了個許叔,連蘇惟生也帶了隨蘇正武一同過來的張小柱,加上先前便聯係好的嶽西池與博陽府眾多童生,一起登上了去南陵郡的船。
沒錯,就是船。從博陽到南陵,若是走陸路,不眠不休也要三天三夜,眾人便聽從杭君諾的建議走了水路。
每年到此時都是船家的旺季,租船並不難,因此不必借用杭家的人脈,蘇正武自個兒便找了家名聲不錯的船隊,從中包下了一條客船,當然,這錢是眾童生平攤的。
船隊那管事的也會做人,心道,“一大船的童生秀才,哪怕日後能有一兩個飛黃騰達,也算結了個善緣。”把船費便宜了一成,交代船工們不要怠慢。
嶽西池上了船見到蘇惟生幾個,隻淡淡哼了一聲,便頭也不回地便進了自己的船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