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異常(1 / 2)

與滇池王爺愛民如子的名聲不同,他手下的軍隊是出了名的鐵血。

滇池軍最值得人稱道的是,熙和帝登基之初,木那和交趾兩國陳兵盈駟關外,向大魏下了戰書,要求取消三年一次的進貢,並許下諸多好處,聯係上了兩位南夷土司在滇池境內四處掃蕩。

滇池王親自領兵出征,還以顏色,親手斬殺原來的土司不說,還一路打到了木那國的王庭,使兩國不得不獻上巨額賠款,以示臣服。

這與蘇惟生原先知道的版本截然不同——京城的卷宗裏沒有巨額賠款這一項。

那會兒剛登基的熙和帝見事態已經平息,便直接重新封了兩名土司,對木那和交趾,隻說了句“一切照舊”了事。

蘇惟生來花城已經好幾個月,近來也從農人的口中聽說了不少陳年舊事——熙和元年到熙和三年,滇池邊軍從原本的九萬擴充到了十七萬。

這軍費,是從哪裏來的?

隻是滇池王藏得好,軍中又有許多從山上弄下來,未入戶籍的夷人,這才沒被人發現罷了。亦或者,發現了,卻沒有人向朝廷稟告。

否則在朝廷給的糧餉一年比一年少的情況下,李巡撫為何睜隻眼閉隻眼,讓滇池王挪用稅糧養兵?

沒錯,在花城下頭的各個村子裏轉悠了這麼久,蘇惟生的記性向來不錯,閑談之中打聽了每個村子每年大致的糧食產量。

晚上回家自己仔細一算,就發現了不對勁——整個花城府的糧食產量的確低,遠遠比不上大魏其他郡府,可是……卻比滇池報上戶部的高了一大截!

也就是說,滇池官員向戶部上報的糧食產量是假的!

蘇惟生也終於明白,為何滇池王在當地的地位會如此高了。

這麼說吧,比如今年實際產糧一百石,報給戶部的就是九十石。如此一來,可不就有了十石的結餘了嗎?滇池王又從這十石糧食中分出四石給百姓,自己收取六石做軍糧。

這麼大的動作,就算能瞞過被架空的花城知府,又如何能瞞得過其他州府的官員?可問題就在於,這麼多年以來,沒有一人上書向朝廷稟報。

上次江序等人前來,也同樣一無所獲。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整個滇池郡從上到下,早已落入了滇池王的掌控!

熙和帝想找滇池王謀反的證據,其實易如反掌,隻要派人暗中調查滇池真正的糧食產量和二十年前擴軍這兩件事就可以了。

隻要查證屬實公之於天下,“謀反”這頂帽子就會牢牢扣在滇池王腦袋上!

蘇惟生也頗為無奈,可熙和帝那蠢貨偏偏聽信讒言,想用自己的命除掉心腹大患。既然如此,他憑什麼幫他?

忠君?我呸!君不仁則我不義!再說一個喪德敗行、罔顧人倫的皇帝,憑什麼讓他肝腦塗地?

這是其一。其二麼,蘇惟生早已發現,滇池王在宮中有眼線。要是他向朝廷密告,屆時皇帝派欽差甚至大軍前來,難道能瞞過那眼線嗎?

若是瞞不過,他全家的命都得折在花城。

滇池王眼下為何對他如此放任?固然有治民增產的緣故在,但蘇惟生認為,更多的是因為——自己全家都在花城,若有萬一,滇池王隨時可以取他們的性命!

像在京城那樣挖密道?別傻了,府衙與王府僅一牆之隔,如何能瞞過滇池王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