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風起河東(3 / 3)

我自設一問,接著自己回答。我這麼羅嗦給眾將解釋,可不是我閑著無聊,而是為了統一認識起見。否則各人意見不能統一,分散行動後很容易出問題的。要不然,我也不用巴巴的大雪天把河東重要文武都召集到安邑來。

“第一,太原郡人口眾多,土地肥沃,而上黨人口稀少,多是山地,貧瘠不堪。據右扶風那些老的掾吏講,初平年間,太原共有二十萬人口,上黨是十二萬人口。我想經過白波、匈奴和黃巾之亂,恐怕沒有那麼多。而所謂並州牧的高幹,並州九郡,他也就控製了太原、上黨的全部以及西河郡、雁門郡的一小部分而已,北麵的朔方、五原、雲中、定襄、上郡的全部和雁門、西河的大部被匈奴人和鮮卑人分別占領,早都不複為國家所有。而連接並州和冀州的太行山又被張燕等人占據,有這個盟友在那裏阻撓,袁紹、高幹想東西呼應,恐怕也不那麼便當。

第二,太原地形比較平坦,而上黨十分險隘。我們的作戰主力之一就是騎兵,在上黨那裏很難發揮作用,而在太原盆地就大不一樣。第三如果攻打太原,可以通過汾水來運輸人員和糧草,比較便利,人員都不用太勞累。進攻上黨,則不僅要翻越霍大山,而且要向南迂回一段距離,繞過王屋山才行,道路十分崎嶇,把糧食從絳邑運抵前線,路上消耗極多,不僅很容易為敵人所襲擊,也需要征集太多的民夫,影響今年的春耕。

那麼進攻太原,我們有把握沒有?經過仔細商討和分析,我認為我們取勝的把握很大。高幹下轄的人口總計有三十多萬,和咱們河東差不多,高幹經常吹噓的所謂鐵甲五萬,其實是動員全體壯丁才行,如果我們春耕的時候進攻,老百姓都在地裏種地,倉促之間,高幹能用來與我們作戰的隻有那一萬多常備軍,即使加上袁紹派駐上黨的駐軍,應該不會超過兩萬五千吧。

至於所謂的鐵甲軍,更是吹牛,太原雖然富庶,但也比不上河東,我們拚了九牛二虎之力,目前也沒有把所有部隊都裝備鐵甲,他高幹那有那個財力啊。高幹的兵馬又不是袁紹的主力,袁紹怎麼會把大批鐵甲分配給高幹呢?根據我們的情報,高幹一萬七千常備兵力裏麵最多可能有三千人是鐵甲軍,作為主力駐紮在晉陽、拱衛府城,其餘兵馬分散在太原、上黨、雁門、西河各處布防,兵分則弱,太原的所有駐軍應該不超過八千。”

到這裏我稍微頓了一下,但見大家都聽的很認真,心裏比較滿意,就繼續道:

“我們現在集中在安邑的主力部隊總計有一萬二千三百人,我準備出動九千二百步騎主力從雀鼠穀北上進攻太原,以整擊散,以合擊分。加上我軍都是百戰之餘,戰鬥經驗比並州兵馬豐富百倍都不止,戰鬥力更不是一個檔次,就算二對一的對著幹,他們也不是對手,更別說他兵馬還是分散各處呢。

北上的主將由中護軍莊燦擔任,趙岑為副將,統率高見、龐德、徐晃、蒲儼、李奇六位將校北伐。絳邑長蘇則、屯田都尉楊芳啟動絳邑倉,負責向前方供應糧草,賈衢、裴潛為參軍隨同大軍進入太原,接受太原各縣,安撫百姓。至於太原太守的職務,等打下太原後再根據戰功大小來任命。

我與高順、牽逵二將東進上黨,由牽逵率領臨汾的四百板楯蠻和安邑的八百名步兵,以及高順營的一千八百人馬,加上五百名親兵營騎兵,總計三千五百步騎兵馬東進端氏,防守馬邑,牽製敵上黨駐軍不能增援太原。並且示疑兵於敵,讓敵人以為我們要進攻上黨,從太原抽調兵馬。

同時為了牽製袁紹,我已經派出了近衛作使者,分別前往廣陽和黑山聯絡公孫瓚、張燕,三月一起動兵,而上次曹操的使者戲誌才過來,我們也重新確定了合作計劃,就是曹操出兵攻打青州,我們出兵攻打上黨進行配合,四處一起行動,管保打的袁紹顧頭不顧腚,那怕他兵強馬壯,也得手忙腳亂。

至於後方,還是宋郡尉、鍾郡丞和原督郵負責鎮守,由裴綰接任安邑令職務,由安邑丞嚴幹接任永安長,永安丞嚴象接任平陽長,由龐雯接任聞喜長。請樊右將軍坐鎮蒲阪,指揮水師和蒲阪、河北、解縣各地駐軍,防止韓遂襲擊。大家明白了嘛?”

“是!”眾人習慣性的大聲應諾,但是沒有參加決策的都有點疑惑,隻見徐晃直起身子,拱手道:

“將軍,雀鼠穀總長一百一十裏,乃是河東、太原之間的險隘,自從上次的雀鼠穀之戰後,棧道破壞,一直都沒有修複,根本無法通行。加之那裏地形狹窄,高幹派重兵在冷泉關把守,如何通過啊?如果用船隻運輸的話,不論船隻征集還是順利穿過冷泉關都是大問題,將士們就是再勇猛,大軍被堵塞在峽穀裏麵也發揮不出作用啊。能不能繞道而行?”

“公明說的是,這個我們早有計議。要進攻太原,無非三條道路,第一先攻下上黨,從上黨繞道過去,第二翻越通天山,假道西河匈奴人牧地進入太原,第三從雀鼠穀進攻。

上黨之地道路異常崎嶇,我們要繞道那裏,不僅大軍補給異常艱難,而且易於陷入苦戰,給袁紹和高幹以調集兵力進行支援的機會,我們本來兵力就不多,絕對不能作這樣的事情。對我們而言,一旦要打,就要直擊腹心,爭取幾戰把高幹打趴下。而且根據細作報告,上次審配大軍撤退後留高覽率領一萬人在上黨協助高幹防守,進攻上黨,那兩軍剛好撞在一起,不符合避實擊虛的用兵準則。

而從西河迂回攻擊,這個方法我也曾經考慮過,比起從雀鼠穀進兵,那裏的道路要稍微好點。不過須知,西河的南匈奴雖然沒有聽從呼廚泉的號召與我們為敵,但也會擔心我們假道滅虢,更不要說他們許多人畏懼袁紹的實力,與高幹勾結,為虎作倀。如果不經過他們同意就貿然進入西河,恐怕我們還沒到太原,首先就得與南匈奴發生衝突,這樣的話,我部匈奴騎兵很有可能臨陣倒戈,主力騎兵就得損失一半。而先與他們交涉,則肯定泄漏軍機,兩者都不可取。所以仔細思量,前後斟酌,隻有險中求勝,從雀鼠穀進兵為好。

雀鼠穀棧道雖然破壞,太原和河東為了防備對方,都不組織民夫修整,但民間的來往還是難以阻止的,都是通過汾水河運來溝通兩地,尤其是河東的食鹽基本都是在絳邑裝載上船後,一直運到晉陽再銷售的,少府橋良麾下的官吏對於汾水河運十分熟悉,象廉丹、儲獲等人每年都多次帶領船隊到晉陽去賣鹽,汾水的情況他們了如指掌。

此次作戰的重點就是奇襲奪取雀鼠穀的北關-冷泉關。根據我們的情報,守衛冷泉關的是高幹的親信鄧升,駐軍共有一千五百人馬。要奪取這個地方,隻能智取,難以力敵。我已經定下計策巧取冷泉關,大家不必擔心,隻要拿下冷泉關,大軍就可以長驅直入了。我們已經在絳邑、蒲阪、皮氏各地征集和建造了各類船隻、木筏一千五百多,足夠一次把所有人員、戰馬和各種物資運送過去。

大軍進入太原盆地後,一定要迅速進兵直逼晉陽,爭取奇襲拿下晉陽,如果不能,也要盡快與高幹進行決戰,消滅其主力部隊,控製太原才行。我們傾巢出動,勞師遠征,斷斷拖延不起,消耗不起。否則後方空虛,周邊群雄聞訊來進攻河東,那就大勢已去了。

大概就是這樣子,至於具體的操作和協同,子顏、梁道會給你們北伐的各位將領詳細交待的。”

“子雲,我們一下幾乎帶走了所有的主力部隊,如果韓遂重新東進怎麼辦呢?而且你帶到馬邑的人馬也太少,不足以對抗高覽。”趙岑皺眉說道。

“文山說的是,不過你我都知道,騎馬坐船三分險,打仗那能不冒點風險?隻有敢於集中兵力於一個方向,才可能取得勝利,撒胡椒麵一樣四處分兵,乃是兵家大忌,非是取勝之道啊。”

趙岑的擔心,包括我在內,鍾繇、莊燦、衛覬、賈衢、原績幾位參加秘議的文武都有這個擔心。但我們本來兵力就少,如果不集中兵力於一個方向根本就不可能打贏,而且我們必須在袁紹派遣大軍支援之前收拾了高幹,堵塞太行八陘,速戰速決,更得集中優勢兵力才行。

“將軍,您派使者去聯絡公孫瓚和張燕,千裏迢迢,裏麵很多地方要經過袁紹的地盤,一旦泄漏消息可了不得啊。”高順也皺著眉頭道。

“公理說的是,這個我也想到了,所以在給張燕、公孫瓚的書信中我們寫的是進攻上黨,就算袁紹、高幹得知消息,反而中了我們聲東擊西的計謀。”

聽了我的話,眾人目光閃閃,我一看就叫道:

“好了,任務已經明確,大家下去各自準備去吧。軍機貴秘,還請記得,此事務必保密,絕對不能讓座下以外的人知道,違令者斬。”

“屬下遵令!”眾人聞聲,躬身退出,各自去具體部署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