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上黨會戰(三)(2 / 3)

半晌,楊飛才聽了下來,對著眾將道:

“敵軍雖然被我軍包圍,但敵我雙方兵力對比,我們並不占絕對優勢,而且又分散兩處。要殲滅這股敵軍,必須另想辦法,純靠實力決戰是很難的,就算消滅了他們,我們也會損失慘重。”

眾文武聽得都是暗自點頭,河東集中在沁水戰場的兵馬總計一萬三千多人,高覽麾下就有一萬人,如果強行決戰,誰勝誰敗,還難說的很。

“現在我們必須多管齊下,第一,回去命令莊燦他們立即渡過沁水,進至陽阿一線,截斷敵人的退路,否則我們東西兩軍距離太遠,互相之間很難策應;第二,讓他們把那些上黨郡兵的家屬找過來,對著敵營喊話或者唱歌,總之要擾亂敵人的軍心,爭取把郭援率領的太原兵和上黨郡兵策反,至少讓他們逃跑,這樣打擊高覽率領的幾千冀州兵就容易了;第三,沒有我的命令,不許出擊,隻是嚴防死守,把他困在這裏,等到他糧食虧絕、軍心大亂的時候再發起攻擊,一舉殲滅高覽、郭援,但如果敵人突圍逃跑,則不待後命,立即追擊。嗯,還有,高覽、郭援這兩個人,要盡量生擒,特別是郭援,乃是鍾郡丞的外甥,那怕讓他跑了,也不能殺害。明白了嗎?”

“是,末將記住了,一共四點,是。。。”

“好了,記住就行,戰事緊急,我也不留你了,帶點東西,回去的路上吃吧。”楊飛看鉗耳莫於還要複述,就舉手阻止了。

“嗬嗬,這算的了什麼,咱從小就能在馬背上睡覺。哦,將軍,還有一件事要報給您,我們攻占壺關後,抓到了高覽派到許濟那裏催糧的委輸曹,拷問後得知,高覽現在軍中存糧不過千石糧食。”

“哦,是嗎?這可是個重要情報,千石,千石,高覽的一萬大軍,最多能夠食用十幾天吧。嗯,既然這樣,你讓莊燦他們多派出細作斥候,謹防高覽幾天後狗急跳牆。”

“是,末將明白。”

“楊幹,苻鍵,你們送莫於出城。”

“末將省的。”

當楊飛正在籌劃如何包圍殲滅高覽、郭援一萬大軍的時候,高覽還蒙在鼓裏。但多年的戎馬生涯,讓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楊飛固守不出的背後有不可告人的企圖,但具體是什麼卻不得而知,這種擔心讓他難以安枕。

尤其重要的是:楊飛的其餘兵馬到哪裏去了?雖然河東細作傳來的情報說,韓遂得知楊飛與上黨開戰後也趁火打劫,把楊飛本來預定投入上黨戰場的兵力全部拖在了大河沿岸。但高覽一直不敢相信,從戎多年,他已經聽慣了各種假情報,兵者詭道也,身為大將,是絕對不能輕易相信什麼的,否則很容易導致身死軍滅。

不過無論高覽如何曉暢軍機,如何謹慎,也絕對不會想到自己的敵人竟然繞了一個大圈,到了自己的背後。

這倒不是說高覽不夠聰明,這是戰略觀念和作戰思想的問題。楊飛在此次攻略並州的計劃中所使用的戰略大迂回思想,乃是學習蒙古軍隊進攻吐蕃、大理,繞過南宋江淮防線的故智。

這種戰略大迂回的戰法,乃是後世“閃擊戰”理論的精髓所在,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用了一次,就被後世兵家尊為“西方戰略之父”,忽必烈用了一次,英國的戰略學家利德爾•哈特就盛讚“此時戰略的精髓在東方”。這種戰略大迂回的作戰思想在軍事史上的意義幾乎是革命性的。這種戰法和思想,在後漢當時不要說漢人沒有,就是以騎射見長、擅長奔襲的北方遊牧民族也沒有。想一個高覽就是再聰明一百倍卻如何能夠想象得到。

卻說莊燦、高見得到楊飛的具體指示後,第二天一大早立即組織兵馬渡過沁水。這裏本來就有高覽為了運糧置備的各種船隻,但即使加上緊急征集和製造的各種木筏、民船,九千大軍渡過沁水也用了大半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