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五

武威白塔寺

武威白塔寺(修複)

武威白塔寺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東南的武南鎮白塔村。白塔寺的始建年代不詳,元末毀於戰火,後幾經重建,又受到20世紀20年代武威大地震的破壞,原來規模較大的寺院,僅餘部分建築的基座及台基部分,進入新世紀,黨和政府修複了見證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這處曆史古跡。

在這座幾經頹圮的寺院中,曾經發生了一件見證民族團結的重大曆史事件。公元1247年,蒙古窩闊台汗之子闊端與西藏薩迦派第四代法王薩迦班智達在涼州舉行會談,促成了西藏各僧俗勢力歸順蒙古汗國,史稱“涼州會談”。薩迦班智達在會談結束後並沒有返回西藏,而是留在了涼州弘揚佛法,講學授徒,於公元1251年圓寂於涼州,闊端將其靈骨置於白塔寺。

在“涼州會談”之前,西藏在吐蕃王朝瓦解之後陷入內亂,先後出現多個政權,不同的政治勢力、宗教勢力明爭暗鬥,人民苦不堪言。而蒙古汗國正值兵強馬壯,一路勢如破竹,闊端依父之命鎮守涼州,占領西藏勢在必行。但是西藏麵積廣大、氣候多變、地勢複雜,闊端意識到解決西藏問題不能輕舉妄動,要慎之又慎,以武力強取絕非最佳方法。在與西藏僧俗接觸的過程中,闊端意識到,藏傳佛教在西藏社會具有很強的影響力,若能與宗教

界領袖達成共識,對西藏歸順一事則大有助益。闊端於是遣使邀請當時居住在烏斯藏的薩迦班智達前來涼州共商大計。薩迦班智達作為當時西藏最有影響力的教派——薩迦派的領袖最終身赴涼州,後寫有《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具陳會談達成共識。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蒙藏人民免於戰爭摧殘,由此西藏被納入中央王朝統治。在抵達涼州前,薩迦班智達首先將包括八思巴在內的兩個侄子送到涼州。後來,八思巴作為薩迦派的第五代法王也在元王朝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武威白塔寺是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曆史見證,為了保護這一重要的曆史遺址,1999年,考古工作者對武威白塔寺遺址做了全麵的勘探和重點區域的發掘,並對寺院現存各類遺物做了搜集和整理。根據考古發現,武威白塔寺在形製上與西藏佛教寺院風格較為類似,還具有防禦性結構,基本探明了寺院的平麵結構,還發現了薩迦班智達靈骨塔的始建與曆代修複痕跡,為保護白塔寺這一重要曆史文物起到了很大作用。2001年,白塔寺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由國務院及甘肅省政府撥款,對白塔寺做再次修複,保留了中心的靈骨塔遺址,又複建了99座白塔,使這處見證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遺跡重現生機。

參考文獻

1]魏文斌、李明華:《武威白塔寺調查與研究》,《敦煌研究》1999年第2期。

[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武威市白塔寺遺址1999年的發掘》,《考古》2003年第6期。

[3]魏翔行:《西藏納入祖國版圖的見證地——涼州白塔寺》,《社科縱橫》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