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
《欽定皇輿西域圖誌》
《欽定皇輿西域圖誌》書影
《欽定皇輿西域圖誌》,又名《西域圖誌》,是一部清代官修地方誌書。由大學士劉統勳、傅恒、英廉、於敏中、翰林院編修何國宗等人編纂而成,定邊將軍兆惠、喀什噶爾參讚大臣舒赫德及曾為塔爾巴哈台參讚大臣的阿桂參與了誌書的總裁和提調。編纂工作始於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成書於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全書52卷,約60萬字。首4卷為天章(乾隆禦筆),餘48卷分別為圖考、列表、晷度、疆域、山、水、官製、兵防、屯政、貢賦、錢法、學校、封爵、風俗、音樂、服物、土產、藩屬、雜錄19個門類,是乾隆時期有關新疆地區資料的彙編。
《欽定皇輿西域圖誌》卷帙浩繁,內容收羅廣泛。在體例上具有諸多特點:1.配以圖說。圖共32幅,集中於前三卷,其中第一卷為行政圖,第二卷為地形圖(包括山脈、河流)以及藩屬國,第三卷為曆代西域圖,各圖都附有簡短的文字解說。即清朝的《皇輿全圖》亦有兩幅,一圖不包括西域地區(應為康熙年間繪成),另一是新繪西域地區的地圖,展示清朝對西域控製的前後兩個階段。表明編者有意識地通過地圖來反映地理疆域的曆史性變化,在考察地域的空間觀念內融入“曆史
”的時間觀念,充分表現了本書“地”與“史”有機結合的撰述旨趣。2.列以諸表。共十五張,占兩卷篇幅,其中第四卷為安西南路、安西北路、天山北路,卷五為天山南路及藩屬。3.標以晷度。每地都標出方位時區特征,包括北極高、距京師裏程,夏至、冬至的晝、夜長及午正日影等項目的實測數字,充分展現了清廷對西域地區的高度重視和編纂者付出的艱巨勞動,從而顯得圖文並茂,眉目清晰。
《欽定皇輿西域圖誌》的纂修,是在清初康、雍、乾三朝不斷用兵西北邊疆地區,終於取得根本性勝利,從而實現國家疆域大一統的曆史背景下進行的。其中康熙、雍正時期主要是平定天山北部的準噶爾部叛亂,乾隆時期又平息了天山以南大、小和卓的反叛。清朝從軍事上平定了天山南北之後,汲取新疆地區首領降而複叛、反複無常的曆史教訓,先於南疆設參讚大臣,並派官員直接控製各地方政權,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在新疆設立伊犁將軍,駐兵惠遠城,總統南北疆事務,使天山南北處於清中央政權實際管理和強有力的統治之下。
在《欽定皇輿西域圖誌》中十分強調關於新疆地區的曆史考證,書中每一卷均有相關記載,其旁征博引的史料足以加強以下的基本印象:廣袤的新疆地區任何一部分都同建都於中
原的曆代王朝發生著千絲萬縷、從未間斷過的密切聯係,即不論是統括性的圖和表,還是地理位置、疆域、山水等自然狀況,抑或為官製、兵防等行政設置,以及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內容,全書均顯示出西域與內地的聯係、清朝對西域的控製和經營。總之,《欽定皇輿西域圖誌》全書貫穿著大一統觀念、體現清廷統一和經營新疆的宗旨,其基調是宏闊的眼光與昂揚的精神。
參考文獻
[1]薛宗正:《讀〈欽定皇輿西域圖誌〉》,《新疆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3年第2期。
[2]鍾興麒、王豪、韓慧校注:《西域圖誌校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
[3]喬治忠、侯德仁:《乾隆朝官修〈西域圖誌〉考析》,《清史研究》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