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
乃寧寺大血戰英烈紀念碑
乃寧寺大血戰英烈紀念碑
乃寧寺,又稱乃寧曲德寺、南尼寺、南寧寺,位於西藏日喀則市康馬縣年楚河的上遊,坐西朝東,背山麵河。年楚河穀是西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曆代商旅往來的重要通道。乃寧寺在藏語裏有舊寺、聖跡要地之意,可見其曆史悠久,在藏傳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義。1904年,英國軍隊侵略中國西藏,乃寧寺遭受了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大劫難,這塊紀念碑便是對這段抵禦外侮、浴血奮戰曆史的見證。
19世紀末期,英國為了擴展東方殖民體係,以探險遊曆為名,派出探險隊到我國西藏地區,妄圖將西藏納入大英帝國的版圖。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英國侵略軍向守衛隆吐山的西藏軍民發起攻擊,挑起了第一次侵略西藏的戰爭。西藏軍民奮起反抗,用傳統簡陋的武器擊退侵略者。但英軍隨後全力反攻,隆吐山守軍寡不敵眾,先後退守撚納各地,英軍趁機強占了日納、則利拉等地,取得了諸多在西藏的特權。
1903年,英國侵略軍發動第二次侵略西藏的戰爭,沿途燒殺搶掠,麵對英國的入侵,西藏人民奮起反抗。1904年,英國侵略軍先頭部隊到達江孜,江孜是進入西藏腹地的戰略要地,而乃寧寺地處通往江孜的交通沿線,當時的西藏地方政
府於是將乃寧寺作為重點防守陣地,調集有500餘人的僧俗民兵駐守。寺院僧眾在寺周圍築起防禦工事,控製了寺廟南北兩側的製高點,多次擊退英軍的進攻。但在英軍炮火的猛攻下,寺院圍牆被炸出一個缺口,英軍攻入寺內,守衛大殿的民兵舉刀奮戰,最終因為敵我力量懸殊而撤離,寺院石板上血流成河。英軍占領乃寧寺後,放火焚燒了經堂,掠奪了寺院珍藏的大量文物。
乃寧寺雖然失守了,但那種不屈不撓、抵禦外侮、保家衛國的英雄事跡和愛國主義精神,被西藏人民不斷傳頌。阿達尼瑪紮是當時守衛乃寧寺的民兵,他曾在與英軍的殊死搏鬥中,殺死英軍軍官,並和弟弟率領一支民兵奔赴前線,兄弟二人都壯烈犧牲。今天,在阿達尼瑪紮兄弟的故鄉工布地區,人們把他抗英出征的日子定為“工布年”,並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活動來紀念這兩位英雄。
乃寧寺現存有土槍、長刀、鐵頭盔、鐵鎧甲等抗英文物,當年寺院僧眾就是用這些傳統的武器,堅決抵抗英軍入侵,讓侵略者的每一步都付出了代價。作為對這段曆史的紀念,乃寧寺山門外豎立著這塊巨大的石碑,碑上用鮮紅的顏色書寫著“乃寧寺大血戰英烈紀念碑”,用以紀念當年保家衛國而英勇犧牲的英雄們。西藏人民高舉反帝愛國的旗幟,體現了中華民族捍衛國
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
參考文獻
[1]楊貴華:《西藏抗英入侵遺址紀行》,《國防》1995年第4期。
[2]楊貴華:《西藏年楚河穀的抗英愛國豐碑》,《軍事曆史》1995年第5期。
[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喀則市文化局:《日喀則地區康馬縣乃寧曲德寺調查簡報》,《西藏研究》2007年第1期。
[4]平措紮西:《漫話乃寧寺》,《中國西藏》2017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