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結局(1 / 3)

張學力被押到縣上後,還是判了死刑,因為在鄉裏審訊他時讓組織損失了兩位優秀的幹部,所以縣裏決定:判處弄虛作假的張學力死刑,授予因審訊張學力而意外犧牲的李躍才和王幹事英雄稱號。

但是張學力最終卻沒有死,原因嘛運氣太過於好,押赴刑場三次卻都沒死成:第一次是用汽車押解前往刑場的,卻汽車剛駛出縣城就翻進了一條小山溝,死了兩名押解隊員和六名前往刑場的犯人,他卻安然無恙爬回了路上;第二次倒是順利到達刑場,可還未等開始行刑,天空突降特大冰雹,砸傷了好多在場的人員以致中斷行刑,他再次毫發未損;第三次到達刑場後,已經打了幾個一起被宣判死刑的犯人,剛要輪到張學力時,天空突如其來的一道閃電轟下來,把抬槍對著他的隊員給直接劈成了焦炭……

三次都沒把他弄死,縣裏的人都覺得太過蹊蹺,加上時任縣公安局局長的劉中華,也就是以前的木拓區區長和剿匪隊長極力從中查證,最後居然就把張學力給釋放了。

張學力在縣裏呆了近半年,回來時公社散夥了,因為那大集體食堂實在辦不下去了,不過木拓的好多鄉親卻從心裏感激張學力,因為正是他的原因,讓好多人家找回了當時響應號召而獻出的用具,而更多的人就沒辦法了,食堂一散夥家裏卻連口做飯的鍋都找不到。

公社散了,但集體還是搞的,隻不過是劃成了各個小生產隊,各家按勞力出工計工分,最後以工分多少來分配食物,這有點返璞歸真的感覺,因為原始社會的人類就是以類似的方式來群居,最後才創造並推動了人類文明的。不過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畢竟人類文明已曆經幾千上萬年了,雖然方式類似,卻不可同日而論了,至少現在的人類頭腦已經聰明了許多,於是就有了幹活偷奸耍滑混工分的、有拉幫結派搶輕活的、有為了一包苞穀大打出手的……,反正需要很多年才能建立的人類的純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像破“四舊”一樣被逐漸毀滅,取而代之的是人類最初擁有的那種欲望和自私!!

題外話扯多了,不過這是事實。回頭說那張學力,盡管他被放了回來,但沒說是無罪,所以說白了頭上還戴著那死刑犯的帽子呢,所以沒有哪個隊敢接納他了,加上先前所說的鄉親們已經都自顧不暇,在那全國都鬧自然災害很困難的年代,也沒人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接濟他的生活了。

雖然如此,但張學力卻過得那叫一個逍遙自在,每天也不見他生火做飯,可幾次有人去他那屋裏竄門時總能在飯點見他從碗櫃裏端出飯菜,雖然簡陋卻好像從來不缺,人們有時也覺得奇怪,甚至有人懷疑他肯定是幹那偷盜之事,不過苦於沒有證據,加上偶爾還能卻他那混上一頓,所以懷疑歸懷疑,倒也沒人真正來一究實情。

不過,慢慢地木拓鄉甚至錫廠鎮的一些人就對張學力又愛又恨了,愛他的原因很簡單:張學力平時閑人一個,就喜歡走村竄寨,遇到哪家有人生病了,總是隨手扯些亂草讓其服用也就好了,也不要人任何回報;偶爾還會幫一些勞力少的人幹點砍柴割草的雜活。而恨他的理由就多了:這家夥去哪家,總愛看看人家吃點什麼,家裏有點什麼存貨,也不見他耍什麼手段,但隔段時間一煮被他看過的食物就不對勁了,比如被他看過的肉,明明切成三塊放鍋裏煮,但出鍋時總會少掉一塊,慢慢的大家都知道全是他弄走的,盡管那個時候他張學力可能根本就不在現場;還有人上街賣點自產的花生瓜子什麼的,他去那問個價就走,結果最後那東西必定要少它個一兩斤。為什麼說是他做的手腳,因為有人親眼所見,他在街上問了東西後,回家去一甩手袖就倒了些同樣的東西出來;他有時經常會突然說要吃到什麼什麼了,懷裏一掏,不管雞蛋呀、飯團呀、油膩膩的肥肉呀……,就真有了,結合別人家莫名失蹤的物件,一想就是他了。

張學力還有一個讓人愛恨交加的理由,他能做一些集許多人力量也無法完成的事。

那年錫廠鎮糧庫房子的土牆要倒了,本地匠人都無法修補,縣裏為此還派來了建設專業的專家,最後得出結論:需拆除重建。這可愁壞了當地領導呀,這一無經費、二無人手,怎麼重建呀?要不管吧,那眼看著各生產隊交來的據說是用來還給某萬惡資本主義國家的糧食就要入庫了,沒這幾間房來儲存是不行的呀。

正當領導寢食難安的時候,張學力出現了,並稱能修好房屋,但要價是兩百斤上好苞穀。領導們雖然不信,但死馬當活馬醫,也就答應了。

張學力當天就找了幾根木柱子去把已經嚴重傾斜的土牆撐住,然後就借了把長木梯爬上牆去,用一團白泥巴在牆上劃些古怪的線條和符號,沒人能看懂,但那天他反正是忙活到深夜,直看得領導和聞訊前來參觀的人了然無趣相繼離去……

第二天天色微明時,趕來的人就咋呼開了:張學力倚在牆角睡著了,但那牆卻真的給弄正了!多年後,家鄉一個學建築的高材生說那是一個簡單的力學,可不管怎樣,這在當時是造成了一個轟動的。

至於那兩百斤糧食有沒有兌現無人知曉,但那糧庫的老房子的土牆此後又好好地屹立了多年卻是真實的。

就這樣,張學力的事跡越傳越廣,要不是後來那場更大的運動,他那日子肯定永遠都是讓人羨慕的。

那是全國人民都經曆的運動,邊區運動的熱烈程度絲毫不亞於其它地方,那時麻栗坡又單獨設立成一個縣了,縣長是張學力的老熟人劉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