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太後就把心中的煩惱對楚小寶訴說:“我與我兒熊心來到這偌大的宮中,無依無靠,現在項梁叔侄手握軍權,把持朝政,熊心雖然貴為楚王,實則形同虛設,沒有自主權,與傀儡無異,對此,你有何妙計幫我改變眼前的局麵?”
“太後,我聽說你已經提拔宋義為卿子冠軍,宋襄為龍驤將軍,這樣一來豈不是已經製衡了項梁叔侄嗎?”楚小寶問。
太後一聽,歎了一口氣,說道:“一方麵,他們父子二人過於忠厚,另一方麵,他們手裏沒有軍權,手底下沒有軍隊,又有什麼用呢?”
“那你的授給宋義軍權呀。”
“現在還不行,隻要有項梁一天在,那就是無可奈何的事,除非哪天項梁死了,我們可以趁機把軍權奪過來。”太後說。
“我聽說有一人名叫劉邦,最近來投靠項梁,可以把此人招進宮來,和他談一談,看看他是什麼態度。”
“可我聽說他與項羽已經結為異姓兄弟,這能行嗎?”
“太後,那可不一定啊。項羽是項羽,劉邦是劉邦,雖然他們二人已經拜了把子,不代表就是一條心啊。如今,劉邦處於弱勢,如果太後能夠逐步提拔他的官職,將來他一定會感激於你。”
“好吧。”
這一天。
太後私下裏召見劉邦。
“劉邦給太後磕頭!”劉邦跪下說道,態度極其恭敬。
“免禮,請起!”太後說。
“謝太後。”劉邦站起身來說道。
“劉邦,你祖上都是做什麼的?”
“回太後的話,我祖上都是種地的。”
“你家裏都還有什麼人?”
“父親,母親,兩個哥哥,兩個嫂嫂,一個姐姐,還有一個弟弟劉交。”
“你手下現在有多少人馬?”
“回太後的話,目前,有兩千多人。”
“那也不多。”
“是的,太後。”
“你對我兒熊心做楚懷王是什麼態度?”
劉邦一聽,趕緊再次叩頭說道:“在此危難之時,楚懷王複立楚國,號召天下人起來反抗暴秦,此乃名正言順的事情,隻要是能用得著我劉邦的地方,無論是上刀山,還是下火海,劉邦也在所不辭。”
“你真是這樣想的?”
“太後,我對楚懷王的忠心可昭日月呀。”劉邦以頭觸地。
“好,你起來吧。都說你是一位長者,今日一見,果然不差。希望你不要忘記你今天所說的話。”
第二天早朝。
楚懷王封劉邦為武安侯,將軍碭郡兵馬。
散朝之後,範增與項梁商量說:“你的功勞那麼大,我上書加封你為武信君,一直到現在,太後都沒有同意,他劉邦來了不久,也並沒有立什麼太大的功勞,楚懷王卻要加封他為武安侯,其中另有深意呀。”
“楚懷王年幼,楚懷王的意思,也就是太後的意思,那麼,太後這樣做是什麼意思呢?”
“你想一想,太後加封宋義父子,又封劉邦為武安侯,給他兵權,這擺明了就是對你不放心,要分你的權啊。”
“當初,你說要立楚王的後代為王,我們也聽從了你的意見,可是現在看來,熊心和太後與我們卻不是一條心啊。”項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