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璋走後,孫權忙請教謀士該如何應對?謀士諫言,如今應該先穩住陶應,於是孫權忙派人以獻帝的名義封陶商為荊州王,令陶商的兒子繼承陶商的王位。
使者帶著詔書走後,黃蓋又建議不如派能言善辯之士出使兗州和汝南郡。孫權思量許久,如今隻能兩手準備了。於是孫權便采用了黃蓋的計謀,派人北上封曹操為晉升為魏王,以此獎勵他擊敗袁紹的豐功偉績。另一方便,孫權又派人封袁尚為汝南公,想拉攏二人,然後三人結成同盟共同抵抗陶應。
觀天下大勢,如今陶應已經完全占據了黃河以北的北方,又俘獲了北方草原民族的王,讓他們的兒子在徐州為人質,所以北方已經沒有威脅了。北方不光沒有威脅了,而且對陶應越來越有利。
徐州生產的很多產品開始從南方往北方輸送,一直輸送到草原上,草原民族很是喜歡徐州生產的各種產品,所以他便用牛羊和馬來換徐州生產的東西,於是徐州的肉開始降價,而且還換來的很多的戰馬,陶應又用這些戰馬組建了騎兵,一切好的形勢越來越向陶應靠攏著。
於是便有下屬開始建議陶應出兵攻打兗州和揚州,這樣便可以將整個天下的中原和江南連接在一起。但是陶應卻異常淡定,他心裏總是記著袁紹的錯誤,他才不會犯他那樣的錯誤。
如今徐州表麵看著是強大無比,但是陶應知道他強大的背後時刻麵臨著分裂。如今西北有馬超、西南有魏延,還有諸葛亮和鄧艾、陸遜這樣手握兵權的智者在,一有差池,就會讓徐州陷入分裂之中,這樣隻會便宜了曹操他們。
所以,當孫權派人來宣讀天子的詔書時,陶應便接受了天子的封賞,讓侄子陶源接封荊北王之位,然後讓其前往封地。一聽聞要往荊北,陶源打死都不願意。沒辦法,陶應隻好讓他留在徐州。
陶源不去荊北,陶應又問孫權討要封地,孫權卻又拒絕不給。時間很快過去了,當劉備的死訊傳到荊南時已經第二年春天了。關羽聽聞劉備已經被殺,一口氣沒喘過來便吐血倒在了地上。
眾人將其救起來後,關羽便吵吵著要立刻兵發揚州捉拿孫權為大哥三弟報仇。眾人勸說是潘璋殺了二人,而且潘璋已經逃到了益州投靠了劉璋,關羽又吵著要先平益州再打荊州!
正好此時陸遜與賀齊從江南郡趕到,於是眾人又勸陸遜來勸關羽,陸遜忙一邊讓人往徐州傳信一邊調兵準備趁機西進益州。
在路上時,陸遜便思考良久,如今劉備已死,呂蒙料定關羽會攻荊州,所以肯定做好了準備,呂蒙不好打,不如趁機西進益州,趁益州沒有準備拿下益州,這個大功勞就歸自己了。
陸遜抵達長沙郡後,勸住了關羽,然後又跑去跟魏延商討,魏延知道陸遜是江東豪族,又頗為陶應重視,因此不敢怠慢,忙款待了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