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人才得齊(求收藏和推薦票)(2 / 2)

陶丘洪略略一想,已經明白我的意思,大感興趣:“大人可為吾解之?”

我答道:“子林已知之,又何必再問?今人但以為諸漢儒解孔孟之經,乃至以漢儒之書為孔孟之經,近世更附以讖緯之說,豈不乃以指能指經書,而以指為貴,竟至見書則喜,而竟不究其所指耶?孔孟之經天下雖多,吾實未見其真藏者,世人皓首窮經,吾尤以其未嚐讀書也,既如此,吾書何少?又何新之有也?雖然,吾亦以此書為新也,何者?意會於心,驗之於事,自周以來數百年無不印契,是以吾日見其新也。”

陶丘洪聞言大歎,再拜於前:“賢哉斯言!吾以此來本思有所助大人者,不意反受教於大人也!孔子曰“朝聞道,昔死可也”,洪也何幸,得聞斯言!”

我握起他的手,笑著說:“非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信亦曾受教於吾師,得聞一二,然向來意疏達,,幾至廢於學,久無長進矣!又有何可達君聽?子林之來,實吾之幸也,願以教我。”

陶丘洪擊掌喝彩,說道:“既如此,洪又有數處不明,請大人解之。”

“何謂也?”

“一不明,大人既欲招致忠賢,何徒出其榜而不見其行也?豈不聞孟子曰:“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到,將殺之。誌士不忘在溝壑,如不待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尋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則枉尋直尺而利,亦可為歟?”誌士,守義者也。君子固窮,虞人不得其招尚不往,如何君子不待其招而妄見也?尺小尋大(尋:古代長度單位),不可枉大就小,而以邀利也。今大人徒見招賢之文,而不行招賢之事,坐守郡府,而欲使天下誌士貪郡縣吏椽之利而自來乎?”

我恍然大悟,心裏不禁感慨不已,這些漢代的真名士還真是清高到了極點了啊,光有招賢榜文還不夠,即使他們心裏認同你說的都是對的,還是需要你一個個親自去請才肯來啊!不過我喜歡,這種名士才是真的名士,才符合我的參眾兩院淩駕於政府之上的要求,這些人都是直性情,自視可比我一個小郡太守高多了,根本就不會曲意奉承我。

我喜形於色,轉念又有些喪氣:“子林之言是矣,然信素非擅言辭者,若往而無可觀之言,反徒令賢士失望矣。”

陶丘洪大笑道:“非也,若大人巧言明辯,洪必不敢使大人往見,必不來矣!唯若大人不善言辭,但有所言,不過諄諄仁義忠三字而已,別無說辭者,可往而招之。”

我大喜道:“今日信便前往拜之。”

陶邱洪笑道:“吾與主公同去。”

我搖頭道:“非也,信自往求,不帶一人,更無禮(物)。”

陶丘洪大笑:“大人得之矣!”

第二天,我獨身前往拜訪平原王烈,待進屋拜見,見王烈年約30,持書而誦,意氣闊達,全然不以我為意。我心中讚歎,上前拜曰:“北海太守劉信,有厚禮一份,再拜獻於先生足下。”王烈持書不悅,斥道:“汝欲賈吾哉?速去!”

我笑道:“昔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匱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聖人尚待賈,君子不賈乎?”

王烈聞言也笑道:“汝欲何以賈我哉?可一觀,君子何不賈?”

我起身說:“此物小人言言而畏之,君子錚錚而喜之。”

王烈道:“原聞其詳。”

我回答道:“無他,唯心耳。”

王烈哂笑:“天下皆有心,汝心又何?”

我回答:“無他,唯忠義耳。”

王烈棄書於地:“喏,賈矣。雖聖人亦賈之,吾何為乎不賈?”言罷便拜。

北海管寧見我來訪,則笑而戲曰:“汝亦賈我乎?吾待賈之久矣!”幾天下來,異常順利,邴原、劉放、高堂隆、徐幹等紛紛應我之請,除王修因為在孔融(東萊郡守)手下,我不好挖人外,一時北海可謂得人之盛。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