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零章 唯漢獨尊(2 / 3)

雖然江東多才俊,孫策身邊有軍師周瑜出謀劃策,孫權身邊也有軍師陸遜運籌帷幄,奈何他們麵對的是大漢最為精銳的軍隊,在兵力明顯處於弱勢的情況下,根本就無法阻擋趙雲和太史慈的聯手攻擊。

當此時,趙雲的帳前有徐庶、荀攸、龐統和蒯良等軍師負責參謀,而太史慈的帳前也有賈詡、李儒、程昱和劉曄等軍師進行劃策,江東勢力無論是拚智力還是拚武力,都不是中央軍的對手。

像荀攸、程昱和劉曄等謀士,本為曹操幕僚,如今皆為劉和所用。他們之所以改換陣營,卻跟一樁舊案有關。原來,當年昌邑被破時,曹操飲下的並非毒酒,而是華佗特製的一種可以讓人昏睡數日的藥酒,等到障眼法演完之後,曹操和他幾個年幼的兒子被劉和秘密送至薊城,看管了起來。原屬於曹操的部下後來暗中得知曹操並沒有死之後,在心理上也就不覺得投靠劉和有多麼難為情,畢竟曹操還在,如今沒有了實權,總不好再耽誤大家的前途。

建安十七年夏,江東平複,孫堅父子被趙雲和太史慈收拾服帖,交出了手中兵權,離開江東。

建安十八年春,李傕病重,在他臨死之前,調動軍隊先解決了郭汜,然後向朝廷上書,請求朝廷饒恕他在中平年間犯下的罪過。劉和動用了大元帥的特赦權力,免除李傕家族的罪行,準許李傕死後葬於關中李氏墳塚。李傕死後,朝廷任命張既出任隴州牧,隴右之地盡數歸心。

建安十九年春,徐晃接替張郃出任東北行營都督,張郃與張遼共同率軍向西攻入涼州,對馬騰和韓遂用兵。馬騰見朝廷大軍來勢凶猛,於是請降,韓遂則向西撤退。張遼率軍一路勢如破竹,將韓遂所部趕至西域,涼州於是宣告完全歸於中央朝廷。

建安二十年夏,朝廷從關中和南陽同時出兵漢中,用了半年時間剿滅了叛軍在漢中一帶的袁尚勢力。

建安二十一年,朝廷兵分三路攻打益州,其中張遼率軍從隴右攻打益州陰平道,魏延率軍從漢中攻打益州葭萌關,趙雲從秭歸率軍攻打魚複城。

建安二十二年,張遼首先攻破陰平,由此向南直攻蜀中。隨後,魏延和趙雲也相繼攻破葭萌關和魚複城,益州再無屏障。

建安二十二年冬,劉璋率眾從成都城內走出來向圍城的三路大軍乞降,益州北部終於歸於中央朝廷的統治。

建安二十三年,朝廷任命大將趙雲為西南總督,調秦州牧朱皓出任益州牧。

同一年,朝廷重新劃分南方各州的行政區劃,將荊州、揚州、交州和益州四州重新規劃為鄂州、楚州、徽州、杭州、福州、廣州、貴州、益州、雲州、夷州、南州等十一州。

趙雲主政西南之後,嚴格執行劉和製定的民族同化政策,一方麵派出軍隊對盤踞在西南山區的各部族進行武力震懾,一麵扶持親漢的部族發展壯大,同時派出眾多的傳教信徒深入西南地區傳教布道,感化西南山區的蠻夷百姓。

建安二十四年,朝廷任命張遼為征西大將軍,孫禮、郝昭為副,龐統、法正為左右軍師,率領十萬精銳騎兵西出玉門關,收複西域長史府。

建安二十六年,逃往西域的袁譚勢力為張遼所破,西域諸國重回大漢懷抱。同年,朝廷任命張遼為西北總督,任命張既為西域長史府長史。

建安二十七年,張遼出兵烏孫,半年之內奪下赤穀城,兵鋒所指已達伊列、康居和大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