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武德元年(1 / 1)

上回說到唐高祖李淵為唐王朝的建立拉開了序幕,改年號為武德,今天我們來看看在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發生了哪些人文故事吧。

首先唐高祖李淵在登基稱帝後做了哪些事,發生了哪些事?第一件事就是封王嘉獎,就封王、立太子;第二件是為加強地方管理修改了“道路製”;第三件事是修訂唐朝的律法;第四件事就是發生在武德元年的淺水原之戰。

先說第一件事,大家幫忙你把江山都打下了應該得到獎勵了吧!

兒子們:封太子李建成(玄武門之變被殺)、秦王李世民(唐太宗)、衛王李玄霸(也就是電視中的李元霸)、巢王李元吉(玄武門之變被殺)。

太原起兵的第一批功臣元老:長史裴寂,司馬劉文靜,掾吏殷開山,僚屬劉政會,統軍長孫順德、王長諧、劉弘基、竇琮,記室參軍唐儉。

接著第二件事既然提到了“道路製”,這裏就來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由於在當時全國範圍之內的州縣眾多,中央政府直接管理這三百多州確實也費事兒。修改“道路製”也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在隋朝一共被劃分為了328個州(省?市),1573個縣,想想這個數字就頭大更別說管理了,唐高祖登基後為了方便管理為了更好的管理,唐朝政府便根據地勢山川的分布,將全國劃分為了10個道,後來增至15個道,還在道治路治所在地設置了府。這裏的府的地位和州是平級的。如果按照我們現在所實行的行政區劃進行解讀的話,道和路就是我們現在的省,府便是省會城市;而州的話自然就是市了;那麼府的下一級單位縣就跟我們現在的縣是一樣的了。“道路製”的修改主要還是便利了唐朝政府的管理。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是什麼?規矩就是法律,第三件事就是下令讓裴寂(山西臨猗人,起兵謀反的重要人物)、劉文靜(江蘇徐州人,出身於陝西武功,起兵謀反的重要人物)等這些朝臣修訂律法,立法前唐高祖也效仿過漢高祖劉邦“約法三章”的故事,宣布廢除隋法,與人民約法壹拾二條,規定殺人、截盜、背軍判逆除以死刑。這是唐朝創立法規的前奏。

俗話說的好,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在我看來江山難打也難坐。

唐朝剛成立的新政府避免不了外部戰爭。武德元年大大小小的戰爭發生過十幾起,下麵我們說說著名的淺水原之戰吧。

公元618年六月到十一月薛舉(自稱西秦霸王)率大軍侵入安定郡(今甘肅涇川一帶),主力軍向高墌(今陝西長武北)方向前進,而在東北、西南兩翼,則派機動騎兵襲擾北地、扶風二郡。七月四日,李世民來到高墌,不料忽然得了瘧疾病倒,隻得命行軍長史劉文靜、司馬殷開山代替指揮。李世民告誡二人說:“薛舉孤軍深入,糧食不多,士卒疲憊,假如來挑戰,小心不要應戰。等我的病痊愈後,為你們打敗他。”退下後,殷開山對劉文靜說道:“大王擔心您不能退敵,才說這番話。賊兵聽到大王有病,必然輕視我們,應該顯示一下武力威懾敵人。”

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舉派他的兒子薛仁杲進軍圍攻寧州,唐寧州刺史胡演擊退了薛仁杲。郝瑗對薛舉說:“現在唐兵剛剛戰敗,關中騷動不安,應當乘勝直接攻取長安。”薛舉同意他的意見,恰巧生了病沒有實行。(初九),薛舉去世。太子薛仁杲繼位。

李淵一方麵向盤據涼州(今甘肅武威)並再度任命李世民為元帥抗擊薛仁杲。

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軍駐守高墌,薛仁杲派大將宗羅睺抵禦,宗羅睺多次挑戰,李世民堅守不出。諸位將領都請戰,李世民說:“我軍才打了敗仗,士氣沮喪,對方仗著得勝而驕傲,有輕視我們的意思,我們應當緊閉營門耐心等待。他們驕傲我們奮勇,可以一仗打敗他們。”於是命令全軍:“有敢請戰的,斬首!”雙方相持六十多天,薛仁杲的軍隊糧食吃完了,將領粱胡郎等人率領各自的隊伍前來投降。

李世民了解到薛仁杲手下的將領士卒有離異之心,命令行軍總管梁實在淺水原紮營引誘薛仁杲部下。宗羅睺知道後非常高興,出動全部精銳攻梁實,梁實守住險要不出戰。營地中沒有水源,好幾天人馬沒有水喝。宗羅的攻擊很猛烈;李世民估計對方已經疲勞,對諸位將領說:“可以打了!”快到天亮,李世民讓右武侯大將軍龐玉在淺水原列陣。

宗羅睺合兵攻龐玉,龐玉作戰,幾乎不能堅持了,李世民帶領大軍出其不意從淺水原北方出現,宗羅帶軍迎戰。李世民率領幾十名驍騎率先衝入敵陣,唐軍內外奮力搏鬥,呼聲動地,宗羅睺的部隊大敗。

武德元年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