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似乎因為二度輕易渡過黃河作戰而低估了宋的抵抗力。實際上,金軍已在一些地方遭遇強烈反抗而損兵折將。南京的廣德州是最好的例子,金兵在此六戰皆敗北,將軍王灌以及四十餘名高級軍官全數被俘。
廣德之戰的宋軍指揮官不是別人,正是嶽飛。好不容易把高宗趕到海上,卻在南京附近陷入苦戰,如此一來,金軍有戰線被切斷之虞。此外,在長江河岸的鎮江,宋朝將軍韓世忠也猛烈迎擊金軍,以八千兵力抵擋十萬金軍達四十八日之久,他的表現確實可圈可點。
這時候的宋國軍隊,在體質上好像迥異於以往。
無須贅言,宋是軍閥趙匡胤創建的王朝,正因為如此,所以對軍隊的軍閥化甚為提防。而要防止軍閥化,最好的方法是使軍隊與司令官沒有緊密的關係。
宋原則上采取任命文官為軍司令的方法,甚至還有任命宦官為司令官的事情,方臘之亂以及對遼作戰之際任命宦官童貫為軍司令,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但是針對金軍南下,宋朝廷采取的是“招募勤王義軍”的方法。義軍當然是出麵招募者的直屬部下,這蘊藏著軍閥化的危機;不過由於指揮官和兵卒有命運共同體的感覺,所以打起仗來當然能夠拚命。過去的戰爭,士兵持的是“這是上麵的人打的仗”的心理;而現在,他們持的則是“這是為我們自己而戰”的態度。
宋軍不堪一擊。——金國這個先入為主的觀念於此被推翻。將本營設在燕京的金太宗,在此召開重臣會議。
“我們無敵金軍在廣德連戰連敗,是何原因?”太宗垂問重臣們。
沒有一個人立即回答。
“是不是我軍過於脆弱?”太宗再度問道。
“回皇上的話,是宋國新募之兵實在頑強。”一名大臣回答。
“以前的兵脆弱而新募的兵卻頑強,為何有這等事情?”
“司令官的素質也比以前優秀……這是來自前線的報告。”
“司令官的素質……”這麼說,金軍過去之所以輕易戰勝宋軍,是因為對方司令官素質很差的緣故了。
“以前,宋軍司令官的素質確實很差。打敗童貫等人而認為比宋強,這是我們的估計錯誤。”
“你的意思是說,宋軍的結構已有所變化?”
“這也是一個原因。而且,在黃河以南之地交戰,勢必會成為水戰,這對我們大大不利。敵軍針對我們的弱點訂定作戰方式,所以我們難免要吃虧。”
“可是,我們的損失未免過大。鼠竄的敵人逃到我們最感棘手的海上,怎麼追也追下到。我們負擔不起太大的損失啊!”金太宗腦子裏想的是女真族的人口問題。
“我們是否應該考慮撤退問題?”大臣反問道。撤退當然指退至黃河以北之地而言。
“撤退不等於放棄淮南之富嗎!?”太宗抿起嘴唇來。唐以來的中國,國家歲入的主要部分依賴淮南地區。
“不能放棄!絕對不能放棄!”太宗把自己提出的假設由自己強力否定。
如今,離太祖阿骨打建國已有十五年,狩獵之民女真族也有了以金王朝經營國家的強烈意識。為了使金這個國家成立,必須從南方接受糧食、鹽以及其他物資的補給,才能算是十全十美。如果想使它具備理想的國家形態,這是必要條件。
宋的抵抗比預期頑強許多。這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