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孩子(2 / 2)

如果是作小說,作家們懂得所謂的情節是人物性格的發展,而活人,性格就是命運。曾經流行過一種測驗法,即讓你隨口說出三個動物來,每個動物又以最少三個詞來比喻,第一個動物的比喻詞便是你的自我感覺,第二個動物的比喻詞是別人對你的看法,第三個動物的比喻詞是原來的你。

我測過百餘人,發覺自我感覺,不管如何變化,總超不出兩類,一是良好,如龍,是飛騰的龍,威嚴的龍,美麗的龍;一是喋喋抱怨,如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的牛,一生辛勤的牛,為人耕作的牛。可以說,人是很難認識自己的,這如眼睛看不見眼睛一樣。但認識自己,設計自己卻是人至關重要的事!天才不是三百年才出現一個兩個的,天才是每個人都存在的,關鍵是是否發現自己身上的天才。遺憾的是很多很多的人至死沒有發現和發展自己的天才,所以,偉大的人物總是少,眾生才芸芸。

我也是一個父親,我也為我的獨生女兒焦慮過,生氣過,甚至責罵過;也曾想,我的孩子如果一生下來就有我當時的思維和見解多好啊。為什麼我從一學起,好容易學些文化了,我卻一天天老起來,我的孩子又要從一學起?!但當我慢慢產生了我的觀點後,我不再以我的意誌去塑造孩子,隻要求她有堅韌不拔的精神,隻強調和引導她從小幹什麼事情都必須有興趣,譬如踢沙包,你就盡情地去踢,畫圖畫,你就隨心所欲地畫。我反對要去做什麼“家”,你首先做人,做普通的人。繼承了我的秉性,孩子膽小,我的親戚們讓孩子在外要剛硬,誰敢打你你就打他。我說,社會畢竟不是整日打架的社會,學得那麼剛硬還像個女孩子嗎?小不

忍到底要壞大謀的。

我對待兒女的觀點,是會被相當多的人反對的,或許將永遠落下不稱職的父親的聲名。我雖然常常看著小學生、中學生不分晝夜地在書桌前用功,心中充滿了悲哀——大人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消極怠工,卻把惡果轉嫁於孩子——但我也得讓女兒去做作業,去複習,去拿回考試的高分。我現在唯一能做到的,是不能忍受著一些女人向我講述她為孩子設想的偉大而美麗的前景,她不停地在說,使用著連續的逗號,好不容易出現一個句號了,我得趕緊就說:“哎呀,差點忘了,××要我回個電話的!”我得逃避,我終於學會了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