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寧都縣劫糧(1 / 2)

幾天後果然如寧誠先前想的那般,災民們吃光了家裏的口糧後,全都鬧哄哄跑到了城裏,各個縣城為了城內的治安,竟然狠心把災民們全都攔到了城外。眼睜睜就看著沒飯吃的災民餓著肚子躺在城牆根上淋雨。距離贛州府不遠的雩都縣甚至已經出現了官兵和災民的衝突。

這天寧誠正在門外施粥,在寧府院子裏統計糧食的曹操快步跑了過來急切說道:“主公,咱們的糧食消耗太快,照這麼下去撐不了幾天了,得趕快拿銀子去其他州籌糧。”

離贛州府最近的是北麵的吉州,寧家的米鋪昨天夜裏才把大米運了過來,經過曹操的盤點,現在寧府的庫糧已經有了一百擔,可贛州府的災民現在已經聚集到了三萬多人。

現在已經不是單純救災民的問題了,如果寧誠放任不管,寧家如此大的產業也會成為災民們覬覦的對象,寧家也會有大麻煩。自古農民和地主之間便有著天然的矛盾,農民一旦過不下去倒黴的一定是地主。

從哪裏弄糧食呢?寧誠可以出錢從其他地方買糧,江西路周邊的福建和荊湖都是產糧大區,不過來一趟就得小十天,寧誠沒有這麼多時間。

指望朝廷的救災糧?寧誠覺得這個玩笑開的有點大。

等到救災糧送到贛州,寧府也就被災民們踏平了。

現在隻剩下了一條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搶糧。

農民沒糧可以搶地主,地主沒糧那就隻能搶官府。其實贛州並不是沒有官府設置的糧倉,寧都縣就有一座大型糧倉,隻不過那是軍糧。

寧都並沒有受到這次災害的影響,而且離贛州很近,快馬隻需一天一夜就能到。運糧要走水路也隻需要四五天時間就能到贛州。

寧誠把這想法拋給了曹操,讓他出主意。曹操一聽就否決了,理由也很簡單:咱們手底下才多少人,敢跟朝廷的軍隊對著幹。

“在官渡的時候曹公手下也沒多少人啊,你怎麼就敢搶糧?”寧誠拿出當年的往事說道。

“那是有許攸給的情報!咱們現在都不知道寧都有多少人的軍隊,貿然過去搶糧隻怕是有去無回。”

曹操的擔憂確實有道理,官渡大戰時曹操麵臨的局麵已經很艱難了,不得不去搶,哪怕在得到了許攸的情報後,烏巢之戰也是凶險萬分,若不是曹操親自帶人拚命,隻怕曹軍劫糧的部隊真的是有去無回。

“眼下咱們的處境跟當初在官渡好不了多少了,災民如果沒飯吃那就隻能搶咱們的糧,現在咱們施粥情況還好一些,等到沒米施粥了,這群災民肯定會暴動,那時候情況更麻煩。”

曹操並非不知道這個道理,細細琢磨之後才妥協道:“也罷,既然主公敢冒險,那我也就舍命奉陪到底了。”

商議好之後,寧誠把接收米行運糧的事交給劉巴,便找家丁帶著自己的印信去集合還分散在四個縣的小分隊。走的時候寧誠才想到自己已經幾天沒瞧見法正這人了,他忙什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