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佳節,長安城中燈火通明,無論庶人士子,全都用上了街頭,其間還有無數女子,無論是豪門貴族地千金閨秀,還是平民百姓之家地小家碧玉。
這是一個全民盡歡地日子。
亂世中的人們,對安定地期盼比任何時期都來得更加的強烈。
西漢文帝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上元節,其名意思為上元節的夜晚,元宵之名開始在民間流傳;西漢初時,民間采用的曆法為秦時的《顓頊曆》,但《顓頊曆》的偏差太大,武帝元封六年(公元104年),在司馬遷的提議下,武帝下令重新製定曆法,由落下閎、鄧平等人主持,製訂了《太初曆》,在這部曆法中,正式將上元節列入了重大的節日當中;同時,武帝還下令將‘太一’神的祭祀大典定在正月十五。自此,上元節在民間的地位逐漸地拔高。
東漢明帝時,由於明帝崇尚佛法,聽說佛教僧人有在這一天晚上觀看佛骨舍利,點燈禮佛的做法,於是下令民間無論庶民士子,全都要在門口懸掛彩燈。從此以後,上元節的內容開始變得豐富多彩起來,一到晚上,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懸掛彩燈,高門大閥們在這一日裏,不管為了什麼目的,也紛紛搭建形式各異,美輪美奐的各色燈樓、燈樹,就連皇家也不能免俗,為表示在這一日裏與民同樂之意,不僅自己參與搭建燈樓,還鼓勵民間開展各種形式地活動,燈謎【注:燈謎為宋代時才出現的一種慶祝元宵的形式】、吃元宵等活動大行其道,到處熱鬧非凡。
雖然長安屢經戰亂,卻並沒有像洛陽那般被盡數摧毀殆盡,大體上還保持著董卓初到時的模樣,李傕、郭汜兩人大戰的時候,也將戰場放到了城外。
按照羌胡的慣例,打破了敵人地城池,自然便可以將敵人地金帛美女盡數劃歸自己所有,但這個陋習在韓遂地嚴令下被打破了,長安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不僅如此,在臘月來臨的時候,韓遂便已通令民間,上月佳節之時,民間大放三天。屆時,延續多時的宵禁令將取消,這個消息一傳出,長安地人們全都歡呼了起來,表示強烈地支持。
隻有被囚禁的人,才會體會到自由的可貴。
也因此,這次的元宵,比起前幾年來,熱鬧之處,不知超過了多少。
洶湧地人流之中,馬超也在緩步觀賞者。當然,他主要是為了陪護馬雲騄而來。對這個妹妹,他心中是充滿了愧疚的。馬雲騄平時雖然刁蠻,時常捉弄幾個哥哥,可是無論是在父親馬騰,還是馬超、馬鐵、馬休當中,她都是大家最寵愛地人。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馬雲騄纏著馬超要到潼關的時候,他心中雖然也有一種不妥當地想法,可是想到隨行地有數萬大軍,而且有自己在身邊護衛,這天下雖大,能夠對她不利的人卻也沒有幾個。
然而,再美好的想法終歸也隻能停留在臆想之中,事實讓馬超嚴重地不能原諒自己,每當想到妹妹從華山那跌下去的時候,她最後那一個回頭的瞬間,馬超的心總如刀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