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養殖魚類的選擇及魚類的年齡生長(1 / 1)

第二章 養殖魚類的選擇

正確選擇合適的養殖魚類,是養魚獲得成功的先決條件之一。

一、養殖魚類選擇的標準

(一)以生產的整體效益為目標,為發展生態漁業創造條件

1.經濟效益:被選擇的養殖對象必須是能產生較高經濟效益的魚類。

2.社會效益:被選擇的養殖對象不僅能高產、優質,而且還能為均衡上市創造條件(如容易捕撈、運輸不易死亡等)的魚類。

3.生態效益:選擇的養殖對象能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節約能源,循環利用廢物,提高水體利用率和生產力,改善水環境等特性。

(二)具有良好的生產性能

1.生長快:在較短時期內能達到食用規格。

2.品質高:肉味鮮美,營養價值高。

3.食物鏈短:在生態係統中,能量的流動是借助於食物鏈來實現的。

4.食性或食譜範圍廣:飼料容易獲得。

5.苗種容易獲得。

6.對環境的適應性強。(牙鮃、大菱鮃)

二、我國的主要養殖魚類

我國養殖曆史悠久,經長期養殖實踐,從中選擇出符合人們要求的養殖魚類,主要有:

淡水方麵:青魚、草魚、鰱、鱅、鯉魚、鯽魚、團頭魴、三角魴、長春鯿、鯪魚、羅非魚等。

海水方麵:牙鮃、大菱鮃、半滑舌鰨、真鯛、大黃魚、鱸魚、紅鰭東方魨、黑鯛、黃鰭鯛、石斑魚等。

第三章 魚類的年齡與生長

第一節 研究魚類年齡和生長的意義

對魚類年齡研究,可以了解魚類生長的情況。

預測和判斷魚類資源變動情況。

第二節 魚類年齡的鑒定

年輪:當年秋冬形成的窄帶和次年春夏形成的寬帶之間的分界線。

窄帶(冬輪):秋冬,窄環片,間隔緊密

寬帶(夏輪):春夏,寬環片,間隔稀疏

運用鱗片鑒定年齡的方法

收集鱗片:取魚體中段近側線上方到背鰭前半部下方的部位。

觀察方法:清洗後於顯微鏡、解剖鏡觀察。

年輪的標誌:自己看書。

副輪、生殖痕、再生鱗

副輪(假輪):由於餌料不足,水溫變化等非正常因素引起魚類鱗片出現異常的環帶。

生殖痕:魚類由於生殖作用,而形成的環帶。

再生鱗:魚類在鱗片脫落後,又長出的新鱗。

年齡表示方法

“數字”代表年輪,“+”代表該年輪之後又有新增生部分(環片)。

(0+-1)

(1+-2)

(2+-3)

(3+-4)

運用耳石和鰭條鑒定年齡

原理同於用鱗片鑒定

第三節 魚類的生長

一、魚類生長的特點

1、持續生長性:終生生長

2、階段性:性成熟前(青春階段)-性成熟後(成年階段)-衰老階段。

3、雌雄差異性:一般雌魚大於雄魚,雄魚性成熟更早,生長速度更易下降。

4、季節性:夏季溫度高、餌料豐富,生長快。

5、群體生長快:集群生長更快。

二、影響魚類生長的因素

1、內在因素:種的因素是主要影響因素

軍曹魚5~10kg\/年,鯉魚1kg\/年

2、外在因素:

(1)食物:數量和質量(補償生長)。

(2)溫度:適溫時,溫度越高,生長越快。

(3)光照:光照能夠影響魚類的內分泌係統,也會影響魚類的攝食。

(4)水質因子:pH、S、DO等。

(5)水體大小:大水體魚密度較低,活動範圍廣,食物充足,生長快。

三、魚類的生長率及其測定方法

相對生長率(relative growth rate)

(W2-W1)\/W1×100%(weight gain rate)

絕對生長率(absolute growth rate)

(W2-W1)\/△ t×100

特定生長率(specific growth rate)

(Ln W2 -Ln W1 )\/(t2-t1)×100%

(二)魚類的生長率的測定方法

1、直接法: 人工飼養法

標誌放流法

2、間接法:長度分布曲線法或重量分布曲線法(尾數對體長作圖)。

生長率=長度\/年齡(或重量\/年齡)。

缺點(1)小魚不易捕撈(2)年齡大的魚增長緩慢,高峰易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