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冬藏。
忙碌的秋收過後,鄉村迎來農人們渴望已久的冬季。鄉村的冬季,是安詳的,是閑適的,是用來積蓄力量為來年春播做準備的。雖然,一年中的冬季是短暫的,但在長期繁重的勞動之後,一年中的這個時刻,仍舊是讓人期待的。
也隻有在這個季節,農人們才會有一種放鬆的心情,暫時能做到心安理得的忙中偷閑。在鄉村,並沒有太多娛樂節目供他們忙中偷閑,無非就是親朋好友,三五知己經常走動,加強聯絡和加深一下感情,農人們謂之走親戚。親戚真的是越走越親,置辦一桌家中所能提供的好酒好菜,在閑聊中,在推杯換盞中將家鄉的那些事,各家各戶的愁與樂,都融化在一桌飯菜上,一杯酒裏麵。
在鄉村最常見的冬季娛樂節目,大概就是圍著火堆烤火嘮家常了。農村不缺木頭,農人們經常為了傍晚時分牆根旁的火堆能不停的燃燒,三三兩兩的拉著架子車,到田野旁的小樹林裏,水溝旁去撿拾幹透了的樹枝,別人挖樹留下來不要的樹根等。收獲往往是出乎意料的,不多長時間就能撿到一架子車的木材,農人們笑著說:“這一架子車,又夠烤兩天的火哩!”
有時,烤火用的木材是誰家不用的木板床、櫃子、破損的桌子椅子這些,閑置不用或者不能用了,就讓這些木材發揮一下最後的餘熱。村裏的爺們掄起斧頭,將這些木材劈成一塊塊小木頭,整齊的堆放在火堆旁,堆得高高的,這讓烤火的人們看到了,心裏頓覺踏實。
冬天,晝短夜長。農人們經常早早便將晚上那頓飯吃完了,劉根喜家也是。飯後,劉根喜娘還在家中收拾,劉老漢便搬著一張小馬紮出了門,不用問,準是到大槐樹下的南牆根邊烤火去了。
接著,劉根喜也出門了。婁清荷不是一個愛跟人閑聊家長裏短的女人,閑暇時刻,她更願意待在家裏隨手拿起手邊的書翻翻,雖然是沒有目的性的在讀,但文字無形之中給她帶來極其難得的心靜和踏實,有這一點,已經無比珍貴。
劉根喜娘收拾完了家裏,解下圍裙也出了門。家裏隻剩下婁清荷,還有吃飽喝足並沒有早早歇息的動物們,在各自的圈中嘰嘰咕咕的叫著。
鄉村的烤火堆,常常是兩堆的,這也費不少木材。
一堆旁邊圍著的,是村裏的男人們,有老輩的也有年輕人。一堆旁邊圍著的,是村裏的女人們。剛開始,村裏隻有一個烤火堆的時候,全村的男女老少全都圍在周圍,熊熊燃燒的火焰烘托著熱烈的溫度,也將火堆旁的氣氛烘托熱了。老爺們的話茬子一旦打開了,就像一麻袋的黃豆沒紮進口,黃豆粒一顆顆往下掉。男人們毫無顧忌的講著村裏的,村外的,道聽途說的種種信息,真真假假,葷葷素素。思想開放的女人們一聽笑之,了之。但思想保守的女人們便不樂意了,覺得自己在火堆旁烤火,耳朵裏聽到一些不該聽的話,覺得自己吃了大虧,似乎人格也受到了侮辱似的。她們便有意見,便對男人們隨心所欲的話題頗有微詞。
後來,不知是誰的建議,烤火堆就由一堆變成了兩堆,男人們、女人們圍著各自的火堆聊著各自想聊的話題,互不幹擾,各得其樂。就著火,將人們知道的那些信息,各家各戶的那些大事小情都聊透了,烘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