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越想越覺得詭異,這股莫名的恐懼傳遍了他的全身,他慌忙地開了燈,並將鏡麵轉向,貼近牆壁,不再理會它的低語。
第二天放學後,小智鼓起勇氣向父親說了鏡子的事,不料父親餘氣未消,更加惱怒地將小智罵了一頓。
本來就心情低落的小智經此一遭,負麵的情緒膨脹得一發不可收拾。他聳拉著腦袋回到房間,耳邊又傳來了鏡子的喃喃聲,
“小智,你不應該把這件事告訴你爸爸的,他不會相信你的,隻有我會永遠相信你,我是你唯一的朋友”。
鏡中人鬼魅的聲音來得正是時候,此時的小智正急切需要一個能陪自己傾吐心聲的對象,於是在鏡中人的蠱惑下,心如枯槁的小智漸漸迷失自我,他重新將鏡子轉向正對自己,然後關上燈。
這次,他不再害怕,他終於找到了一個能聽自己好好說話的人,而這個角落也是他唯一能得到安慰的地方。
從此之後,小智便迷上了與鏡中的自己交談,他甚至還會謊報病假來換取更多與鏡子相處的時間。
可是有了鏡子的陪伴後,小智非但沒有走出困境,反而內心日漸閉鎖。
半個月後,小智的班主任梁老師察覺到了小智的變化,雖然梁老師知道小智是個內向的孩子,但與內向不同,此時小智的精神麵貌更多的是憔悴和萎靡。
課間,梁老師找到了小智,與其談起了心,在小智口中,梁老師得知了鏡中人之事。
梁老師當下便意識到小智可能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於是她通過電話將此事告訴了小智的父親,但小智的父親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這隻是小智逃避學習的借口,他還說:
“在我小時候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我都沒有因為半工半讀的艱苦生活而抑鬱,現在的小孩子條件那麼好還有什麼理由抑鬱!都是慣出來的臭毛病!”。
與梁老師通話後,小智的父親也象征性地與小智談了心,但是這所謂的“談心”更多的卻是說教,父親麵對小智,依然是那般高高在上不由分說。
後來有一天,小智的父親酒醉夜歸,他聽見小智的房間裏有些嘀嘀咕咕的聲音,他心想,這大半夜的,難道小智還在學習嗎?帶著疑惑,他悄悄地推門而入。
此時,房間裏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但在黑暗中又隱約能聽到一絲絲詭異的笑聲。
小智的父親尋著笑聲再仔細一看!竟看見小智正傻坐在鏡子跟前,還時不時發出些令人頭皮發麻的怪笑。
小智的父親被這不尋常的一幕嚇到了,他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但控製欲極強的他又怎麼肯接受自己的教育方式失敗呢?借著酒勁,他挽起袖子狠狠地抽了小智一記耳光。
“啪”
掌聲落後,小智似乎恢複了些許理智,隨後,父親不顧小智的哀求,狠狠地砸爛了房間裏的那麵鏡子。詭異的是,鏡子被砸碎時小智和鏡子竟一同發出了撕心裂肺的哀嚎。
那晚之後,沒有了鏡子的小智,其心靈也像被砸碎的鏡子般支離破碎,他不但變得瘋瘋癲癲的,而且脾氣變得異常暴躁極端。
小智的事情很快就傳遍了街頭巷尾,鄰居們都認為小智是遇上了“髒東西”,是被鏡子中的妖怪勾去了心智魂魄。
為了治好小智,他的父母請遍了法師、神婆為小智驅邪和“喊魂”,雖然錢是花去不少,但卻全都沒有效果。最後還是在班主任梁老師的建議下轉看正規的心理醫生才逐漸有了好轉。
這一章的故事到此便接近尾聲了,回過現實中,也許小智身上發生的故事也在不少家庭中真實上演過。有人說,如果把孩子和父母比作兩麵鏡子,一個壓抑的孩子,一個悶悶不樂的孩子,它照見的就是父母的內心和不甘。反之,作為父母,隻要做好榜樣,給孩子樹起一麵無比光亮美好的鏡子,那麼孩子自然就能從中找到自己該有的樣子。
第四十三章:鏡中人(完)。
“本故事純屬虛構,請以科學的角度看待事物,杜絕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