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糧草先行(2 / 3)

被動的人能勝麼?

可以,但隻怕很難。

那麼,對於一個幾乎什麼都忘光又醉生夢死了五年的酒鬼來說,他所知道的又有多少?他又有多被動呢?

郭破自己清楚,所以有了這一本冊子。

冊子的第一部份,關於大慶的軍製。

郭破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輕聲道:“唔,這便是這場戰爭中我方棋子的本源了。”打開了冊子的第一頁。

大慶帝國自太祖納蘭無敵立國至太平十年之變共二十三年間,軍製一直基本沿用納蘭無敵所建之製,一軍之中,轄有軍團者四,每軍團轄五千眾;一軍團之中,轄有營者五,每營轄一千軍;一營之中,轄隊者十,每隊百人;一隊之中,則按什、伍相建。

帝國軍隊可分四大係統。

其一,納蘭無敵采納後來的三朝丞相王溫仁“國尤一樹,以幹為重”之見,取帝國軍中至為精銳者,編為一十二支京城禁軍,為帝國軍之主力,即侍衛親軍、虎林軍、羽林軍、神機軍、神策軍、神威軍、神武軍、神行軍、鷹揚軍、虎翼軍、龍驤軍、狼牙軍,設禁衛將軍府統領全軍。其中侍衛親軍僅五千人眾,卻是十二支精銳禁軍中的至精銳者,負責貼身保護天子。

京城禁軍又被稱為禁軍十二衛,這是由於十二支禁軍實際上按其職責,實際上也有著三部份不同的保衛之責的分別。這三部份便是真正護駕於天子之側的宿衛軍、拱衛大慶京師武都的內衛軍,以及代天子巡狩四方的外衛軍。在這之中,宿衛軍包括侍衛親軍、虎林軍、羽林軍,內衛軍包括鷹揚軍、虎翼軍、龍驤軍、狼牙軍,外衛軍包括神機軍、神策軍、神威軍、神武軍、神行軍。

其二,則是在大慶帝國四出擴張時,所建立起來的軍府軍。所謂的軍府軍,實際上是納蘭無敵有感父子相傳的世兵製的易於腐化,以及募兵製的兵源不穩之弊而發展出來寓兵於民的征兵製下的邊軍主力。尤其在將欲雪八州初步收歸於大慶麾下後,鎮守兵力需求大增,納蘭無敵終於確立了所謂“四鎮”、“四定”──鎮東、鎮南、鎮西、鎮北、定東、定西、定南、定北共八支軍府軍,作為邊防精銳,用以西鎮山西諸國,南阻山地八部,東抗與山地八部齊名為“天下雙蠻”的大漠鬼族。然而更進一步的說,這時候的軍府軍製已漸成熟為建立在完善軍府戶口基礎上的征兵製,所以自然而然地取代世兵製及募兵製,擴及為禁軍的主要兵源了,而非單純的邊軍構成。除了禁軍中的宿衛軍還有相當部份是世兵及募兵,內外衛軍兵源皆主要來自於軍府軍的精銳。

其三,則是最基本的地方衛軍,如王遇直轄的乾州衛軍。地方衛軍來源於沒被劃進軍府軍的地方民壯的抽選,或是被禁軍、軍府軍汰下的兵員。但反過來說,地方衛軍的精銳者也有機會被調至軍府軍,更或而至禁軍,成為了另一主要兵源,實際上也是征兵製的一種。不過地方衛軍數量不一,純隨戰略位置而定,像王遇在未退至吉祥之前,乾州衛軍也是分為左右二衛的。

最後則是王侯私軍、依附的異族軍、地方團練等等的半正規或非正規軍,戰力一向極低,這也就是為何長孫擎悟做了個乾州團練副使,掌握了所謂團練的實權,但實際隻是有一批民役在手,毫無戰力,太平十年之變後隻好蜇伏四年才敢再冒出乾州的原因了。

總的來說,單就禁軍十二衛、八大軍府及十七州衛軍,在納蘭無敵時期就有著近八十萬眾,直到軍製到了太平帝繼位時卻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變動。

郭破喃喃道:“什麼變動呢?黃胖子在這兒沒說呀,噢,好像後麵有。”將冊子一翻,翻到後麵的幾頁,卻是關於太平帝及“三神侯之治”的一部份,隻見果然有著解說。

納蘭無敵做了十年的皇帝,便去尋求武道巔峰──他本就是當世五大武學宗師之一的“東武皇”,留下的皇位便由追隨他沙場多年的四子納蘭湖繼承,也就是太宗崇德帝。

這繼位之事處處透著古怪,一來納蘭湖並非嫡長子,而來他是早已在征戰四方時受過重創的,天下第一神醫“幽篁怪客”斷言其最多也就活不過四十,納蘭無敵把帝位傳他,天下人無不意外。

納蘭湖果然在繼位三年後三十八歲上便死了,皇位由當時虛齡才十歲的三子納蘭胤曦繼承,便是後來的太平帝。

太平帝這一上台,便引出了三個極年輕的俊傑走上曆史舞台,便是方蘭香、楚天歌、雷震天三人。其中最年輕的雷震天其時隻有十四歲。他們相識、結義的內幕,三人會襄助太平帝的原因誰也不知,坊間流傳說法不一,有的甚至說他們是天神下凡,佑護大慶,卻叫人無法可信。

世人所熟知的,就隻有數百年來處理得最精彩的政變──方蘭香三人以當時微弱得幾乎不能作數的實力以完勝的姿態擊敗了太平帝的三個皇伯父外加一個大權臣、統領禁軍十二衛的禁衛大將軍拜傲,使得帝國能在基本平靜的狀態之下延續下去。其後,三人被封為侯,“三神侯之治”正式開始,軍製自此而變,廢禁衛將軍府,在原有基礎上加軍府軍至“四鎮、四定、四安、四平”共十六軍,並由方蘭香領神武軍出鎮欲雪八州,開欲雪都護府,負西鎮山西,南定山地之責;由楚天歌領神機軍拱衛中央;並雷震天領神威軍總督徐揚二州,自此天下方為真正的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