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糧草先行(3 / 3)

至太平十年太平帝親征之前,大慶帝國在盛世下民至近一萬萬口,兵力更增至近二百萬,眼看山西諸國勢將為大慶所並、天下歸於一統之時,卻是誰都料不到大慶國竟被楚天歌給賣了、滅了。

看至這裏,郭破歎了一口氣,也似是有點不甘地喃喃道:“想不到,真是想不到,隻怕天下也沒人想得到吧。但楚天歌為什麼要背叛大慶、背叛他的兄弟們呢?”

一個人被背叛了,那心中又會有多痛?郭破隻感心中一陣刺痛,不知是由於想起了蕭瑩君的“出賣”,還是還有別的什麼原因……

無論如何,對郭破現在來說更切身的問題是,大慶亡後乾州王遇還剩多少兵力?郭破看了下去。

太平十年之變前,王遇職為乾州都督兼領鎮南軍,即除了直轄有當時的乾州左右衛軍外,還直接掌有十六軍府軍之一的鎮南軍。所以在乾州,王遇直接統禦的部下有三軍六萬兵力。

此外,在乾州駐防而受王遇節製的,還有由趙新庵為都指揮使的定南軍,以及由山魁邊緣民族組成的乾州歸義軍。再加上駐防乾州地方郡縣的獨立軍團、營、豪門武裝、民團,兵力約有十餘萬之多,是方蘭香的欲雪都護府軍一係中除鎮守山西外最強的一部。

然而太平十年之變發生,太平帝及方蘭香兩大大慶巨頭皆亡,大軍群龍無首,被山西諸國聯軍加上楚天歌叛軍圍剿,王遇所部鎮南軍被剿至僅剩一個軍團,乾州左右衛軍更全是潰不成軍。趙新庵所部定南軍被殲滅,本人也戰死沙場。乾州歸義軍則退入兌州,漸變為另一支軍閥。

至此,兵力匱乏的王遇軍被迫南逃,安頓流民,重建新軍,除死守山地人北進咽喉外,更是常思北複故國。最終,麾下兵力重整至一個乾州衛軍以及鎮南軍兩個軍團的水平,兵力共達三萬人馬左右。

不過自從山地人這次北進以來,王遇軍多次接戰,苦守個多月下,人員損失甚大,是以征召吉祥城岷、難民入伍,實際兵力沒增長多少,戰力反而下降了。

郭破一邊搖頭一邊道:“不妙呀不妙。”又翻過了數頁,去看那山地八部的故事。

關於山地人,以中原人自居的天下各國皆所知不多。因為他們雖然名為山地人,實際上卻是居於長年積雪不通的山魁的另一邊,誰都沒有到過那邊去看看山地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人們記憶中可以追尋到的數千年曆史中,山地人總是在不斷的北進,不斷的與中原各國各族作棧。他們之中有的敗了,退回山魁深處,有的卻勝了,在中原包括欲雪平原、山東、山西各地建立王國,數千年下來,這個國亡了那個國興了,再也無人能分得出其中誰是山地人後裔誰是純正的中原人,隻是大家都知道一件事:每一次山地人北進,首先帶來的一定是瘋狂的殺戮,即使山地首領曾經試過有議和的記錄,但山地人就是不停下來,通常的殺戮時間為期十年!所謂“八部齊出,天地盡誅”之言,便是這樣流傳下來的。

據“幽篁怪客”的判斷,這是一種謂之“山地先天症候”的死疾,治不好的了。

是以在中原,山地後裔也好,中原原住民也好,每一次都會拚死抵抗山地人的北進的。

不過最奇怪的是,山地人打了數千年的仗,遷入了中原的族民無數,但每一次山地人北來時都是打著原來山地八部的名號,數千年不變。

但可以確定的是,山地每部每次北進,包括老弱在內,也不過是七、八萬左右,其中青壯約占一半。以過往的經驗,山地人總是一部接一部的北進,才能通過長年積雪的“山口”,穿越“山口子林”,這樣一來,每次也就不過是四萬兵力作先鋒而已。

看至此,郭破稍鬆一口氣,正想著敵人也不怎麼可怕之時,卻猛地想起一事,忙看下去,隻見黃老板及阿飛果然用鬥大的字補注著:“今年冬旱無雪,山地四部齊出。”

四部齊出,即是有二十萬的敵軍!

三萬對二十萬……

郭破用手搔了一下頭,自道:“如此一來,長孫擎悟及陳九生等人的兵力就變得異常重要了,隻是,他們能放得下彼此的權力、勢力的爭鬥,而來抵擋山地人的鋒銳麼?”

想到此,郭破就想起在“老虎岩”上的李成勳強征難民,想起秦博士之死,想起陳九生劫奪蕭瑩君,最後則想起與蕭瑩君在小河穀共渡的一個月。

想到此,郭破心中一陣溫柔和苦澀。

她過得怎麼樣呢?

郭破想著想著,一陣急驟的鍾聲響起,他的上司伍長的聲音傳來:“敵襲!敵襲……”

郭破把冊子收入衣衫中,此刻,他知道他需要拿起的是一杆槍。

這一天,吉祥城將直接地承受這一次山地人北進的第一次攻擊。

會不會也是最後一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