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絕地反擊(1 / 3)

長孫刺史帶著殘餘的幾十名侍衛,披上鎧甲,在神丐等人以及夜色的掩護下,終於從叛軍最少的龍光門殺出。叛軍似乎害怕遭到伏擊,他們追擊到城門外便返回。長孫瑾在離城門五裏外,招呼眾人就地休息。

得到片刻休息的眾人,紛紛倚在路邊的幾棵大樹,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吳大財偷空還吹了首“水龍舟”,緩解下眾人鬱悶煩躁的心情。

長孫瑾接過長孫瑜遞上的水壺,大口灌了幾口水後問道:“突圍出來多少人?”

長孫瑜說道:“總共十八人,一半的兄弟倒在了突圍的路上。”

長孫瑾麵色憂鬱,輕輕地問道:“已經兩個時辰了,有司兵參軍及眾位兄弟的消息嗎?”

長孫瑜緩緩搖搖頭,默不作聲。長孫瑾神情黯淡,他的心裏十分清楚,如果司兵參軍再不突圍出來,恐怕凶多吉少了。

神丐看出他的心思,笑著安慰道:“都別急,待老叫花殺回去瞧瞧,興許事情還有轉機。”

吳大財將笛子插在腰間,說道:“師父,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我們師徒情同父子,吳大財願跟你一塊殺進去,我們也跟趙子龍一樣,來個七進七出。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躍馬橫刀征戰疆場,即使身首異常,又何懼之有?”

神丐大喊一聲:“好!真不愧是我的徒弟!”吳大財轉身瞧了龍清川一眼,龍清川鄙夷地哼了一下,待在一旁默不作聲。

長孫瑜在旁聽得熱血沸騰,大聲喊道:“鐵肩擔道義,華前輩和吳兄弟果然是俠肝義膽之輩,長孫瑜願同兩位同生死、共進退。”

長孫瑾熱淚盈眶,喃喃說道:“好,好,大恩不言謝!那就有勞幾位了,你們快進快出,千萬不要再被叛軍糾纏住。”幾人連聲應諾,胡亂吃了幾口胡餅後,並肩出發。

龍清川倚著一棵大樹默默地坐著,樂凡悄悄地挪到他身邊,柔聲說道:“你沒有與他們隨行而去,想必你有自己的主見,即使不為他人所理解,至少我不認為你是貪生怕死之徒。”

龍清川輕輕歎了一口氣,喃喃道:“勇冠三軍、生死無懼,未必就是真豪傑,古之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啊。可惜他們一腔熱血,勇則勇矣,所作所為於大局無礙。龍清川可以為國捐軀,但不能容忍自己窩窩囊囊地死掉。”

樂凡握住他的手,輕輕地安慰道:“雖然我不是很懂你的道理,但我全力支持你。你也不要擔心他們,神丐前輩武功那麼高強,他們三人定然能平安歸來!”

龍清川“嗯”了一聲後,深深呼口氣後,便閉目養神,不再言語。

夜已黑,洛陽城內火光通天,慘叫聲此起彼伏。

突然,不遠處傳來陣陣刺耳的哭叫聲,五十名全副武裝的叛軍,舉著火把,追趕上百個趁夜逃難的百姓,並成功地將他們逼到一個角落裏。叛軍喝令他們交出所有的財寶,如若稍有猶豫,便將他們立即打殺。

長孫瑾心中滴淚,他快速地判斷出:盡管這些百姓手無寸鐵,叛軍還是要對他們下毒手。

怎麼辦?神丐幾人還沒有消息,生死未卜。以他們現有的作戰人員的實力,根本無法與叛軍抗衡,更別說救出這些百姓了。

長孫瑾轉身看了看身邊與他朝夕相處的侍衛,猶豫再三後,還是開口問道:“我欲營救這些百姓,眾侍衛可願與我同去?”

龍清川“噌”地一下從地上爬起,瞪大眼睛瞄著長孫瑾,眼神迷離不定,他實在想不懂長孫瑾為何會如此愚蠢。

他們總共突圍出來十八人,又有三人重新返回城內,再刨去長孫瑾、管家、樂凡三人,剩餘的作戰力量隻有十二人。讓這十二人對付五十個叛軍精銳,這不是以卵擊石嗎?

要是神丐和吳大財還在此,以他們三人的武藝,再加上長孫瑜和一眾侍衛的協助,定然能救出遇難的百姓。可事實上,他們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哪有營救的力量?

侍衛們又何嚐不知營救的結果,他們紛紛集中到長孫瑾身邊,很多人單膝下跪,動容地說道:“長孫刺史,您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兄弟們十分敬佩。此次國逢大難,洛陽遭殃,照理說我等當舍生忘死、精忠報國,可我們都是爹娘所生,上有老、下有小……所以,還請長孫刺史原諒!”

長孫瑾心知肚明,他含著眼淚,也動容地說:“這不怪你們,不怪你們……人人都有父母妻兒,本官豈是那不通情達理之人?”

長孫瑾喃喃自語,手提一把橫刀,踉踉蹌蹌地走出去。龍清川驚奇地發現,他的身後還有三名侍衛不離不棄。

長孫瑾阻止了他們:“此次是有去無回的營救,你們就待在原地,跟著司兵參軍趙二牛回長安。”

三名侍衛搖搖頭,義正言辭地說道:“我們三人曾受長孫刺史大恩,此生願與刺史生死與共!”

老管家也上前攔住了長孫瑾,說道:“算上我一個!我跟了刺史二十年了,刺史從來沒有嗬罵過一句,人心非是鐵石所長,豈能無情?刺史不惜生命、為民赴死,老奴豈能袖手旁觀?老奴身雖弱,雖不能幫刺史殺敵建功立業,至少能為刺史擋上第一刀,願在黃泉路上繼續照顧刺史。”

龍清川攔住長孫刺史:“刺史菩薩心腸,愛民如子,龍清川深感佩服!雖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刺史此次非理性的營救,僅僅是送死而已,毫無價值,與大局無助,請長孫刺史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