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他在加爾各答入住的是整個東方最好的酒店——奧克蘭酒店。奧克蘭是某任總督的爵位名號。
做了兩套西裝,遊蕩在奧克蘭酒店的大堂,享受著印度女招待的伺候,頗有一點上流紳士的味道。唐寧是高大英俊,又自信又紳士,女招待們很想給他特殊的招待,隻是唐寧對女人比較心軟,不肯輕易接受她們,便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看著美麗湛藍的天空,唐寧忽然想到,不好,這個時代好像倫敦有“霧都”的惡名,要不要去呢?如果不去,又不甘心,倫敦可是整個時代的中心啊。要不,去郊區?或者,去倫敦附近的劍橋鎮,到劍橋大學當個教授吧,又有地位,又不用享受霧都的可惡。憑唐寧腦子裏的紮實科學與工程知識,別說是劍橋的教授,做一個科學大宗師都沒問題。他的知識實在超越這個時代太多,不要說是科學家,創建一個宗教做至高神都沒問題,想到此處,他笑了。
選擇哪項技術作為他在這個世界的第一次展露“神跡”呢?
作為大航海時代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人一定歇斯底裏地渴望交通與通訊的科技進步,以加強各殖民地與英倫本土的聯係,交通就先擱置在一旁,要發明先進的遠洋巨輪可不是現在的他能做的事情。於是,他把目光瞄準了通訊。在與英國紳士們的交談中,他得知當下的印度尚未有電報線路。當今最高科技的代表,有線電報,造價不低,一條線路的搭建往往要經過審慎的考慮和測試。如果能把無線電報搗鼓出來,免去了建設線路之苦,不僅費用大大降低,還能越洋,在印度的英國人要高興死了。
唐寧忽然有個想法,不如讓東印度公司支持自己的實驗吧,沒有一個強大的機構支持,他一個人跑來跑去真累,找材料供應商、找工匠都費勁,而且通過與東印度公司的合作,他能夠更快地融入這個世界,融入英國主流社會。
通過分子分離器和萬能瑞士軍刀在短時間內搗鼓出一套演示性的無線電收發裝置是可行的,有了這貨,就能跟東印度公司談合作了。
這個時代電池的業界標準丹尼爾電池隻能產生1.1伏的電壓,各種元器件缺乏,電磁理論的缺失也對工程師的培養造成障礙,要規模製造無線電設備顯然還需要不小的努力。這些努力在這個癡迷技術的MIT博士眼裏並不視為畏途,而是找到了方向並沉浸在其中的美妙生活方式,他一直就是這麼生活的。
由於兩次*戰爭的緣故,中國社會長期敵視東印度公司,不少民族主義者不停地抹黑英國東印度公司,稱其為“史上最牛黑社會”,連英國本土直到20世紀才禁*這一事實都罔顧,事實上,直到1914年,才在國際*委員會的牽頭下,34個國家簽訂了公約,禁止*的生產和貿易。而第一次、第二次*戰爭分別發生在1840和1856年。
這裏並不是為毒品貿易開脫,隻是想說明,英國“紳士”們當時進行*戰爭的道德負擔是沒有那麼大的。而東印度公司,早期這是一個私人公司,雖然是準國家級的機構,但經濟效益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高。由於在爭奪與控製殖民地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生戰爭,而掠奪來的利潤跟不上廣袤土地的管理成本,在1770年,由於孟加拉大饑荒造成人力資源劇降,使東印度公司因經濟困難不得不求助於英國政府,到1773東印度公司法案出爐時,事實上的管理權已經由私人轉移到了英國國會。
東印度公司也是一個不斷闖禍的源頭,它試圖壟斷北美的茶葉貿易,結果惹怒了熱愛自由的美國人,導致“波士頓傾茶事件”,以及隨後的美國獨立戰爭。
在當今的印度,東印度公司正在實施危險的“無嗣失權”政策,意即土邦王公在無直係繼承王位的情況下,土邦直接納入東印度公司的統治之下,拒絕王公在無嗣的情況下選擇繼承人。這個政策的危險之處在於,從此東印度公司不僅對平民大肆剝削,還損害了印度貴族的利益,而這些貴族曾經是英國人的小夥伴,英國人培植這些小夥伴的軍隊,通過他們來開疆拓土,而這些印度人的軍隊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超過英軍。
唐寧對東印度公司的曆史細節不太清楚,隻知道這是大英帝國在東方的大基地,公司應該相當有錢來著,更由於與中國的貿易密切,將來有東印度公司這層關係,回到真正的祖國去也方便。於是,他就那麼帶著“小發明”去拜訪總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