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一日千裏(1 / 3)

顧月和王孟韻看二人許久還沒回來,顧月主動敲了王孟韻的屋門:王姑姑,他們這麼晚還沒回來,不會醉倒在土山上吧!

王孟韻皺著眉頭,有些擔心,但畢竟這是在家裏,泰然道:可是那壇酒隻有一鬥啊,要不我們送兩件披風上去?

顧月欣喜應道:好啊!剛好今晚月色不錯,順便看一下“望月亭“上的景色。

到了“望月亭“後,顧月看著亭內的兩壇酒,看著身旁王孟韻:這…!

王孟韻歎氣道:給他們披上衣服吧,免得著涼了!

這時倚在簷柱的二人聽到聲音,張哲恍然間驚醒,王孟韻趕緊上前給張哲披上披風。老白則是慢慢的起身,在伸了個懶腰後,看著顧月手上拿的披風,他對慢慢走來的顧月說道:給我的麼?

顧月白了眼說道:給酒壇子蓋的!

老白披上了披風,看著顧月和月色,對著張哲笑著說道:張兄,美酒、美色、美人,人生難得!

張哲回過身,望著明月說道:“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

王孟韻接了句:“明月如霜,清景無限。”

顧月看著月光,低頭說道:“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張哲笑了笑:看來顧姑娘是想家了。

顧月低頭慚愧道:是我擾興了!

張哲安慰道:望月思鄉,人之常情!

王孟韻開口說道:要不我們先到園內去,這裏風大,小月還有傷,你們二人又剛喝了酒。眾人點頭示意。

次日,一大早,張哲、王孟韻就起來了,他們幫著顧月提前備著些藥草,可以讓顧月回去自己煮著調養,等顧月、老白收拾好行李後,張哲、王孟韻一同送著二人到客棧牽馬。離別時,王孟韻送了一包藥草顧月,張哲則送了數朵芍藥給老白,開口說道:芍藥有將離的意思,芍藥的塊根又可以入藥,《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著芍藥可除血痹、破堅積,又可止痛、益氣。具體的使用辦法:洗幹淨後,去掉頭尾和細根,將它放到沸水中煮,等到外皮煮掉後即可撈出,然後把它曬幹就可以了。

老白欣然接過芍藥,然後看著顧月,笑著說道:養血、益氣、止痛、這個適合顧月啊!

顧月用手臂輕輕撞了一下老白的胳肢窩。老白行禮拜別二位:多謝二位!

臨走時,張哲還對著顧月說道:顧姑娘,如果遇到什麼困難,盡可以來廣陵找我們。

張哲和老白二人相視而笑。

顧月行禮:謝過張大哥。

老白在一旁則觀察了一下芍藥後,將其收入行李之中,之後二人前往渡口處,渡江前往建康。

------

建康,孫吳時稱為建鄴,後來帝司馬鄴諱鄴,就改為建康。諸葛亮曾經到過此地,甚至說過:“鍾山龍蟠,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建康西北有幕府山、東北是鍾山,北接北湖,東有前湖,西沿長江,中間有青溪縈回其間,秦淮河繞城外南、西兩麵。

一名持劍的少年正在給幾個沒起航的船夫介紹著都城的曆史淵源。他已經在“石頭津”此地等了兩個時辰了,顯得有些不耐煩,於是他想到一個辦法,發動附近的船夫一起幫忙盯著,畢竟“石頭津”不小,單靠他一個人,肯定容易看漏人。可是自己錢幣又不夠,隻能靠著介紹都城的情形拉近與附近船夫的距離。當然,還有一點他做的不錯,他不止向附近的船夫描述顧月的容貌,還提出賞錢,這讓幾個船夫瞬間來了精神。他是這麼描述顧月的,一個長得白皙的少女,大約十七八歲左右,牽著或騎著一匹小良駒,他還特意說那名女子欠他的錢,找到必有重謝。

這名持劍少年姓陸,名時,父母早逝,出身於吳郡陸氏,作為門主陸淵的徒弟,這麼多年,他已經隨著陸淵在建康和震澤之間來返數十次,對整個都城的分布已是了如指掌,可惜也隻能說個大概,因為他這人確實才學不高,不過劍術確實不錯。作為震澤弱冠以下的男子,他的劍術可以說得上是出類拔萃,雖不像老白當年一樣獨步當時,但也被世人稱為“江左四大少年劍客之一“。

這次陸淵隻派了徒弟陸時來到“石頭城”,主要原因是顧月在信中隻寫了自己負傷,卻沒有告知具體情況;加上第二封從廣陵寄來,而從廣陵到震澤、和到建康旁的“石頭城”是完全相反的方向,這讓陸淵也想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何事,難道顧月被人劫持了,但是被人劫持還可以兩次送出書信,這讓他十分不解。若不是顧月身上的那枚玉佩被她碎成兩半,分兩次同書信寄出,陸淵可能連陸時都不會出動,隻會讓八州的塢主去打探消息。

本來陸淵想讓謝鐸去接應顧月,因為謝鐸同顧月關係最好,自從兩年前演武堂的事情之後,謝鐸就再也沒下過山門。可是謝鐸這人同陸時有著不同的性子,他有些孤僻,除了主動交談的人,甚至不願意與其它人多交流。陸淵一開始讓陸時去請謝鐸下山,陸時在謝鐸閉關的屋外說道:謝師兄,宗主讓我來請您出山,說是顧月師妹在建康需要接應,她可是給你送過飯的,晚了就耽擱了。

屋內的謝鐸屏氣凝神,沒有搭理,他覺得這是陸淵的計策,想逼他下山。畢竟陸淵剛從謝玉手中接過宗主位置,急需門人的支持,謝鐸作為門中老人,若是這次使喚得動他,意義不言而喻。但是他過不去心裏那個坎,五招,他就敗了,一出門就要受到所有人的指指點點。對於他而言,誰任宗主都一樣,他也想幫宗門出力,但是還是婉拒道:算了,就這樣吧,你讓宗主安排其他人去吧!

其實陸時如果把顧月負傷了,最關鍵的這一點提到,或許,還可以牽動這名孤僻男子的心。可惜陸時平時行為散漫、落拓不羈,他也不願意多說,就回去稟告了自己的師父。陸淵也不願意強求,於是便遣陸時前往建康接應顧月,走之前還特意說道:一切小心行事,如果沒見到顧月的蹤跡,及時來報。還有,切莫“畫虎不成反類犬”,就像之前那個人一樣!

------

建康城,山川林秀,南北長,而東西略狹,初為孫吳舊城,舊城二十裏一十九步,附近還有“石頭城”和“西州城”等城池拱衛京都。建康城共有六座城門,每座城門各有門三道。其中南麵設有三座城門,次正中處稱為“宣陽門”、次最東處稱“開陽門”、最西處稱為“陵陽門”。城東麵各設二門,東麵靠南的城門稱為“清明門”,正東麵的城門稱為“建春門”。西麵設一門,西麵靠南稱為西明。正北麵為宮城,無別門。

宮城位於城內北部略偏東,原為孫吳苑城故址,鹹和年間改擴建,定名為“建康宮”。宮牆有內外三重。外重宮牆之內布置宮中一般機構和駐軍,第二重宮牆內布置中央官署,第三重牆內才是真正的宮內。建康宮共開五門,南麵為大司馬門和南掖門,東、西、北麵各有一座掖門。建康城內貫穿南北的是禦道,禦道旁人不得隨便通行,就是皇帝特許,也隻能在馳道兩側行駛。禦道自大司馬門、宣陽門,向南延伸出朱雀門,跨秦淮河建有一浮橋,稱為朱雀航,也叫朱雀橋,可以直接到南郊。街道東西兩側主要是民居,而名門望族的宅第主要建在東側靠近青溪一帶,是風景比較好的地方…。

臨江的“石頭城”是水師的駐防要塞,至今也有著不可替代的軍事作用,而以“石頭城”為依托的“石頭津”,是位於石頭山麓沿江分布的重要港灣。

這些都是顧師祖第一次帶我來建康的時候,告訴我的。

顧月在牽著馬下船往石頭津的時候,慢慢給老白講著建康城內格局和分布,老白在仔細聽著,沒有半分懈怠,他也並非沒有來過建康,隻是以往眼光留在其它事情上,沒有像此刻一樣,這麼仔細去了解一座城闕的底蘊!

五年前,顧月的娘親和顧月約定,來年上元節要一起來到建康城內看花燈。可惜她的娘親連那一年的冬天都沒撐過去,她也錯過了來年建康城內的花燈夜遊。雖然每年他的師祖顧左都會帶她來建康,但也不會選擇上元節這天,因為震澤那天也有自己的節日,而顧月也不敢主動提起,畢竟女子在門中習劍到她這種程度,已是難得,更不敢徒生麻煩。

此時,一個船夫望向遠方的二人,聽著女子在一旁介紹著建康,說道:你聽,人家講的多好,山川林秀,南北長,東西略狹,連哪個城門都說得明明白白,我以後要是能娶到這樣的女子,真是…,不對,那匹馬?

然後船夫趕緊叫朋友幫忙盯著他們,趕忙跑去找陸時,在遠處看到陸時的時候,他突然打斷陸時與別人的談論,大喜道:這位少俠,前麵好像有你說的那匹馬,至於人是不是我就不知道,我也沒見過,不過要真的是你那匹馬,賞錢你可得給我。

陸時回過頭望了望四處,問道:真的,在哪兒呢?

那名船夫在一旁幫忙指著:你看,那兒。

陸時看著遠處有兩個人,其中有一名少女和一個男子有說有笑的,但長相被那男子擋住看不清了。不過,牽的好像是、是我的良駒!

脫口而出後,他快步向前查看,船夫立馬跟了上去擔心這人耍賴不給賞錢。

顧月,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

顧月停住腳步,向她那個方向四處看去。

老白隨即牽住馬停下問道:怎麼了?

顧月轉頭看到陸時,驚詫道:怎麼就你一個人?

陸時慌忙的應答道:顧月,我還不夠麼,我可是江左四大劍客之一。何況我大老遠趕來的,你都不知道我等了多久,你就這麼質問我,合適麼?

顧月不慌不忙解釋道:不是,這次的對手不是一般人,是那個名震瀟湘的劍客“蕭逸”。我如今有傷在身,我是擔心你我二人聯手,未必有取勝的把握,何況可能還不止他一人出手。

陸時疑惑的問道:你怎麼和他們對付上了,莫不是王閣主在北境不順利,不過想來也是,琅琊閣和雲台,想想都不對付。你說你,信裏也不說清楚,現在怎麼辦,我來都來了,要不打著試試,說不定就打過了呢。

顧月歎氣思索了一下:不是我不說清楚,還不止蕭逸一人,何況他們也未必會出手,到時和洞庭關聯上,我擔心陸宗主和師祖出馬撲空了就解釋不清楚了。想著說我負傷的事情,能引起宗門的重視,但也不至於那麼興師動眾。你這樣先到建康城內找到揚州的塢主,你讓他們傳信給震澤,再派人手過來。

陸時尷尬的說道:這麼複雜!揚州的塢主是吧,好,我去找他,那你注意安全啊!對了,這位是?

顧月解釋道:他是我的救命恩人,叫老白。

陸時皺著眉頭說道:老白,這稱呼和膚色不太搭!

然後抱拳行禮:你好,在下震澤陸時,姓陸,名時,然後又補了句:“江左四大劍客之一!”

老白抱拳還禮,但隻是簡單說了:你好。

顧月看著二人的情況,催促著陸時趕快去報信:快去吧,我們耽擱了一天,你抓緊時間通知宗門。

陸時大步轉身準備離開,突然回頭問了你:看你臉色不太好的樣子,還好吧?

顧月淡然道:沒事的,隻是受了點傷,養幾日就好了。多謝!

陸時想要安慰,卻不知說些什麼好。然後遞了個“爆竹”,說道:給你兩個,這個看著像“爆竹”的東西叫“雷火”,取自《淮南子》中所說的“含雷吐火之術”。遇到危急的事情,你用火點燃,放到地麵會自行噴射,二十裏以內我都可以看到。

顧月欣然接過雷火,行禮致謝。

陸時還禮,等要離開時,突然又轉過頭看向顧月,他從衣內取出半枚玉佩:你的玉佩,另外半枚在師父那兒,顧門主不在宗門,師父說等顧門主回來了,會拿著另外半枚玉佩告知他,關於你負傷的事情。

顧月接過那半枚玉佩,說了聲: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