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入曆史前台——4、建功立業的封疆大吏(3 / 3)

這三次和諸葛亮的戰役,司馬懿都沒有參與過,但是,不參與並不代表著不思考。從諸葛亮的三次撤退,司馬懿發現了他的死穴,那就是:糧食不足、運糧困難。除了第一次入侵諸葛亮準備的還比較充分,其餘的兩次進攻,全是虎頭蛇尾,連一個月都堅持不了。就在司馬懿在假想著如何對抗諸葛亮的時候,公元230年的7月,鎮守大西北的曹真,向漢中發動大規模的報複性進攻,結果因為連降大雨,這場轟轟烈烈的戰役狼狽的泡湯了。

公元231年2月,諸葛亮第四次進攻曹魏帝國,先包圍了戰略要地岐山,就在這個時候,鎮守大西北的大司馬曹真突患重病,為了抵抗諸葛亮,皇帝曹睿命令已經是大將軍的司馬懿立刻接替曹真進駐長安,總領大西北的各路軍隊。3月,曹真去世,司馬懿成為了大西北新一任的最高軍政長官。

也許連司馬懿自己也沒有意識到,對曹魏帝國來說,他的上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長安是當時僅次於首都洛陽的重要城市,大西北,也是曹魏帝國最遼闊、最複雜的軍區,因為這裏太重要了,所以從曹操時代開始,一直都牢牢的掌握在曹家和夏侯家這兩個皇族的手裏。司馬懿是第一個總督長安的外姓人,從此以後,他不僅確立了頂級戰神的位置,還擁有了一個強有力的班底——整個大西北驍勇善戰的將領和士兵,而這都要感謝諸葛亮,因為如果沒有他強有力的進攻,曹睿就不會在慌亂之中,把這麼重要的位置交給司馬懿。接下來,伴隨著和諸葛亮的一次次戰鬥,司馬懿的威望也會越來越高,大西北魏軍的戰鬥力會越來越強,最重要的是,司馬懿和大西北將士們的感情,會越來越深。

司馬懿一上任,和諸葛亮打了一仗,但是這一仗規模並不大,因為在沒有和諸葛亮交手的時候,司馬懿就已經認準了諸葛亮的致命缺點——缺糧,所以在打了一仗以後,他立刻采取嚴防死守的措施,堅決不和諸葛亮開戰。諸葛亮存糧本來不多,補給又非常困難,急於打仗卻沒仗可打,耗到6月的時候,終於吃光糧食,隻好撤退了。

司馬懿和諸葛亮的這一輪較量,說實話勝少敗多,根本沒有什麼兩大軍神對決之類的精彩場麵出現,總之就是司馬懿能打死活不肯打,諸葛亮死活想打卻打不了,生生被司馬懿耗得退兵了。很多將領都非常鄙視司馬懿的全防禦方針,甚至有的人都認為他是害怕諸葛亮。但是,不管怎麼說,實際情況就是,諸葛亮失敗了,曹魏帝國的領土一點兒也沒有丟失。

公元234年,在休養生息了三年之後,諸葛亮第五次進攻曹魏帝國,這一次,他集結了十萬人的大軍,從郿縣(陝西眉縣)進入渭河南岸,在那裏紮下營寨,命令士兵種植當地的荒田,做出一副長期進攻的架勢。司馬懿看到諸葛亮這種舉動,卻一點兒都不著急,就背靠著渭河紮營,還是死活不肯出戰,諸葛亮急於求戰,不斷向司馬懿挑戰,甚至給他送去女人穿的首飾和衣服來刺激他,但就是這樣,司馬懿也一聲不吭,為了平息將士們的求戰情緒,他還特別派人到洛陽去求來曹睿不準出戰的聖旨。有了曹睿的命令,司馬懿更加順理成章的嚴防死守了。

諸葛亮辛辛苦苦準備了三年時間,就是為了和司馬懿來一次決戰,分個勝負,然而司馬懿毫不配合,最終在8月,在僵持了一百多天以後,心力交瘁的諸葛亮在軍營裏去世了。司馬懿成功的熬死了諸葛亮,贏得了對蜀國反侵略戰爭的偉大勝利。從那以後,蜀國的進攻,就再也不能對魏國構成嚴重威脅了。

借著諸葛亮的死,司馬懿成為了曹魏帝國當之無愧的一號兒軍神,為了獎勵司馬懿的赫赫戰功,在公元235年1月8日,皇帝曹睿任命司馬懿做了太尉,也就是一品大臣中最榮耀的三公之一。從此,司馬懿成為曹魏帝國的頂級大臣,司馬家族也靠著司馬懿,進入了當時中國一流家族的行列。